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1月1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踝关节扭伤:轻重分辨与正确应对 - 数字报刊系统 脑梗死,能提前“刹车”吗? 踝关节扭伤:轻重分辨与正确应对 换季老咳嗽,中医辨证调体质更治本 腰椎疼得慌,姿势调整是关键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踝关节扭伤:轻重分辨与正确应对

作者:百色市田阳区人民医院 陆作宝

日常生活中,踝关节扭伤十分常见。上下楼梯踩空、运动场摔倒、穿高跟鞋在不平路面没站稳等场景,都可能让脚踝突然疼痛,让人慌了神。此时,有人觉得是“小伤忍忍就好”,有人担心“骨折得赶紧去医院”。其实,踝关节扭伤分轻重,正确分辨才能合理处理,让脚踝更快恢复健康。

快速识别“轻度扭伤”:这些表现不用慌

轻度扭伤最常见,一般是脚踝关节周围韧带轻微拉伸,无撕裂,症状相对较轻。从症状看,轻度扭伤后脚踝仅有轻微疼痛,走路时痛感不明显,正常缓慢行走基本不受影响,不会一瘸一拐。肿胀范围小,只是局部轻微肿胀,皮肤颜色与平时相近,最多淡淡泛红,无青紫或瘀斑。用手按压脚踝,仅特定区域有轻微痛感,按压其他地方基本无感觉,压痛范围也不会扩大。

遇到轻度扭伤,在家做好自我处理就能慢慢恢复。具体步骤如下:

1.休息:扭伤后要马上停止剧烈活动,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走路,让脚踝多休息,减少负担。

2.冷敷:扭伤后48小时内是冷敷关键期。用冰袋或将冰块裹在毛巾里,敷在扭伤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这样能让局部血管收缩,减轻肿胀和疼痛,注意别直接将冰块贴在皮肤上,以防冻伤。

3.加压包扎:找一卷弹性绷带,轻轻缠绕在脚踝上,松紧度以自己感觉舒适、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宜,加压包扎能固定脚踝,减少肿胀程度。

4.抬高患肢:坐着或躺着时,把扭伤的脚垫高,如在脚下垫个枕头,让脚的高度超过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缓解肿胀。

警惕“中度扭伤”:这些信号要重视

若扭伤后症状明显重于轻度扭伤,可能是中度扭伤,此时脚踝周围韧带多有部分撕裂,需认真护理,避免病情加重。

中度扭伤有明确区分信号:疼痛显著加剧,走路时痛感突出,只能跛行,上下楼梯时受伤脚不敢用力;肿胀范围扩大,波及脚踝周围大片区域,皮肤常出现青紫或瘀斑;用手按压时压痛感强且范围广,转动脚踝会让疼痛明显加重。

处理上仍用休息、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的方法,但需调整细节:休息时间比轻度扭伤长,尽量减少脚踝受力,可借助拐杖行走;48小时内按轻度扭伤方法冷敷,不随意增加时长或次数;加压包扎力度以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度,增强脚踝固定效果。

还需注意:不要按摩受伤脚踝,48小时内不热敷,避免加重肿胀疼痛;疼痛难忍时可外用扶他林软膏等消炎镇痛药膏,需按说明书使用,不随意加量,也不涂在破损皮肤上。

千万别忽视“重度扭伤”:出现这些情况立即就医

若扭伤后症状极严重,多为重度扭伤,此时脚踝韧带可能完全撕裂,甚至伴随骨折,务必立即就医,由专业医生处理。

重度扭伤症状显著:疼痛剧烈到难以忍受,完全无法站立、走路,轻微转动脚踝都引发强烈痛感;脚踝严重肿胀且可能变形,与正常脚踝形状不同,皮肤有深色青紫瘀斑,部分区域温度升高;还可能伴随脚踝麻木、感觉减退,甚至出现异常活动,如向不正常方向转动。

应对时,先紧急处理再就医:立即停止活动,不移动受伤脚踝,防止损伤加重;有拐杖就借助支撑,无拐杖则让他人搀扶,避免伤脚着地。就医前可按之前方法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但勿过度用力。

就医时,需详细告知医生扭伤原因、受伤动作及症状,配合做X线、超声等检查,帮助医生判断伤情。医生会依结果制定方案,可能石膏固定或手术,务必听从安排,积极配合治疗。

总结与防范:守护脚踝健康

踝关节扭伤程度不同,表现与应对方法各异:轻度扭伤症状轻、肿胀压痛小,走路基本不受影响;中度扭伤疼痛肿胀明显,需跛行,伴青紫瘀斑;重度扭伤疼痛剧烈,无法站立,脚踝可能变形,还可能麻木或异常活动。应对原则为“轻度自行处理,中度谨慎护理,重度立即就医”。

无论扭伤轻重,恢复期间都要保护脚踝,勿过早剧烈运动,避免反复扭伤,待脚踝无疼无肿、活动自如后,再逐步恢复正常运动。

日常可提前防范:选防滑、有支撑性的鞋子,少穿高跟鞋;运动前热身,活动脚踝、膝盖等关节;上下楼梯或走不平路面时,放慢脚步、集中注意力。

若恢复中出现肿胀不消、疼痛加剧、活动受限等异常,需及时复诊,避免问题加重。踝关节关乎行走与运动,重视其防范、处理与分辨,才能守护脚踝健康。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