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1月1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脑梗死,能提前“刹车”吗? - 数字报刊系统 脑梗死,能提前“刹车”吗? 踝关节扭伤:轻重分辨与正确应对 换季老咳嗽,中医辨证调体质更治本 腰椎疼得慌,姿势调整是关键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脑梗死,能提前“刹车”吗?

作者:百色市德保县人民医院 邬兰凤

凌晨两点,52岁的张叔突然发现右手握不住茶杯,想喊老伴却发出含糊不清的声音。等120赶到,他已经无法独立行走——这并非电影情节,而是神经内科病房里每天都在上演的真实故事。脑梗死就像一辆失控的列车,但现代医学告诉我们:这趟列车,或许能提前踩下“刹车”。

血管里的交通堵塞:脑梗死如何发生?

我们的脑血管就像城市道路网,当“斑块垃圾”在血管壁堆积,就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像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就会触发凝血机制,形成血栓堵住血管。就像马路突然塌方,下游的脑细胞会因缺氧而“饿死”,每分钟都有190万个神经元永远消失。

这种堵塞可能发生在任何时候:晨起时血压波动、如厕时用力排便、情绪激动时……但身体会提前发出警报。有人会突然拿不稳筷子,有人看报纸时字迹变得模糊,还有人走路时像踩在棉花上。这些信号就像交通灯变黄,提醒我们:该检查“血管交通”了!

提前刹车的三道防线:把危险扼杀在萌芽

防线1:管好慢性病的“油门” 

高血压是脑梗死的头号推手。很多患者觉得“没症状就不用吃药”,却不知血管壁早已千疮百孔。就像汽车轮胎气压过高,看似跑得快,实则随时可能爆胎。糖尿病患者更要当心,高血糖会让血液变得黏稠,如同给血管涂上胶水。

防线2:给生活踩“减速带” 

盐罐子要收起来——每天不超过一啤酒瓶盖的量;厨房里的猪油换成橄榄油;久坐族每小时起来活动五分钟。戒烟不是选择题,一根烟就能让血管收缩25%,持续半小时。酒精更要节制,红酒每天不超过半杯,啤酒别超过一听。

防线3:给血管做“定期体检”

40岁后建议每年查一次颈动脉超声,这相当于给血管做“B超检查”。如果发现斑块,就像汽车轮胎有裂纹,需要更频繁地监测。有房颤的患者更要警惕,这种“心脏乱跳”会让血栓像蒲公英种子一样飘到大脑。

黄金4小时:与死神的赛跑

当身边人突然出现口角歪斜、胳膊抬不起来、说话含糊时,记住“FAST”口诀:  

F(Face):让对方笑一笑,看嘴角是否对称。  

A(Arm):平举双手,看是否有一侧下垂。  

S(Speech):让重复简单句子,听是否清晰。  

T(Time):立即拨打120,记下发病时间。  

溶栓治疗就像消防车灭火,必须在发病4.5小时内进行。取栓手术则像疏通下水道,用特殊器械把血栓吸出来。但这些治疗都有严格时间窗,每延迟一分钟,康复几率就下降1.9%。

家庭急救误区:  

× 盲目喂药:阿司匹林可能加重出血。  

× 针刺放血:没有科学依据,反而可能感染。  

× 摇晃病人:可能导致呕吐物阻塞呼吸道。  

√ 正确做法:让病人平躺,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保持空气流通。

康复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

度过急性期后,康复训练就是重新“学走路”的过程。偏瘫的手臂需要像婴儿一样重新练习抓握,失语的患者要从单个字词开始重建语言能力。这个过程需要耐心,更需要科学方法:

运动康复:用健侧手带动患侧,像教孩子系鞋带那样慢慢来。  

言语训练:对着镜子练习发音,从“啊”“哦”开始重建口腔肌肉记忆。  

认知训练:用拼图、数独锻炼大脑,就像给生锈的齿轮上油。  

心理调适同样重要。很多患者会陷入“为什么是我”的自我怀疑,这时家人要成为“情绪刹车片”。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辅导,抗抑郁药物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帮助大脑重新启动的“润滑剂”。

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预防脑梗死不是老年人的专利。30岁的程序员长期熬夜吃外卖,40岁的销售总监应酬不断,这些都在给血管埋下隐患。建议每个家庭准备“健康急救包”:电子血压计、阿司匹林(仅限急救时使用)、急救联系卡。

定期进行脑血管评估就像给汽车年检,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同型半胱氨酸检测都是有效的检查手段。记住:80%的脑梗死可以通过干预避免,这不是命运的游戏,而是我们可以掌控的健康方程式。

结论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温柔地穿透病房窗帘,轻轻抚过康复患者微微颤抖却重新握紧家人的手,那紧握的力度里,是重获新生的雀跃,更是对生活的热望。这一刻我们更加坚信:医学不仅是修复病痛的巧手,更是赋予人们掌控生命航向的勇气之帆。从今日起,让我们都做自己健康的“驾驶员”,稳握方向盘,驶向安康!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