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1月1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鸡蛋——学龄儿童的营养刚需 - 数字报刊系统 入冬了,来看流脑预防指南 鸡蛋——学龄儿童的营养刚需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鸡蛋——学龄儿童的营养刚需

  为保障学龄儿童生长发育与学习效率,我省学生营养餐明确提出“四个一”核心膳食要求,“每天摄入一个鸡蛋”正是其中关键一环。

  一个鸡蛋为何能成为膳食刚需?下面我们就从科学角度拆解它的营养价值,解答家长关心的核心问题。


QQ_1763089985995.png

表1:鸡蛋的3大 “营养王牌”


QQ_1763090005903.png表2:蛋白和蛋黄的营养成分对比(数据来源:《中国膳食指南(2022)》、美国农业部数据中心)




鸡蛋凭什么被称为“全营养食品”?

  鸡蛋之所以获此称号,核心在于其含有的营养素几乎覆盖了学生生长发育的所有核心需求。一项纳入3575名6个月至18岁儿童的鸡蛋补充干预荟萃分析证实:每天吃鸡蛋的儿童,比不吃鸡蛋的身高平均高出0.5cm。

  具体来看,其营养价值集中体现在三大维度(见表1):

  1.优质蛋白“天花板”:其氨基酸评分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设定的满分标准。一个中等大小的鸡蛋(约50g)含6-7g优质蛋白,氨基酸组成和人体需求高度匹配,吸收率高达98%,且这种蛋白比植物蛋白更易被身体利用。

  2.大脑发育“助推器”:蛋黄里的卵磷脂和胆碱是关键,卵磷脂会分解成神经递质,帮助大脑传递信号,让学生上课更专注;胆碱则能促进脑细胞发育,有益于记忆力的提升。

  3.微量营养素“百宝箱”:鸡蛋的营养密度指数(NDI)在常见食物中位列第一。其维生素D3含量与维生素B12的协同作用,可满足青少年每日需求量的20%-30%,帮助钙吸收与神经系统健康;维生素A能保护视网膜;铁可预防缺铁性贫血;锌则能增强免疫力。

 

  每天一个鸡蛋,会不会造成营养过剩?

  很多家长担心“每天一个鸡蛋会让孩子胆固醇超标”“吃多了不消化”,但从科学角度看,这种担忧并无必要。

  1.胆固醇担忧:身体会“自我调节”,蛋黄反而有益血脂。2002-2022年发表于Scopus、PubMed等平台的综述性研究表明:适量食用鸡蛋对血脂水平影响极小,因为人体有“胆固醇平衡机制”,当从食物中摄入较多胆固醇时,身体自身合成的胆固醇会相应减少;反之则增加。

  蛋黄中的脂肪以单不饱和和多不饱和脂肪为主(1个鸡蛋约含5g有益脂肪),这类脂肪能帮助调节血脂,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2.消化担忧:小分子结构,孩子肠胃易吸收。鸡蛋的蛋白质和脂肪均为“小分子结构”,学龄儿童的肠胃消化起来轻松无负担,反而比油炸肉、肥肉等食材更不容易积食。

 

  关于鸡蛋的三个常见误区

  误区一 “土鸡蛋比普通鸡蛋更有营养”:其实两者蛋白质、维生素含量相差不到5%,土鸡蛋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胆固醇、钙、锌、铜、锰含量较高,而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2、烟酸、硒等含量较低,其他营养素差别不是很大。

  误区二 对鸡蛋轻微过敏,便完全拒绝食用:鸡蛋是仅次于牛奶的儿童第二常见食物过敏来源。若孩子仅出现轻微皮疹、腹胀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尝试“先加蛋黄”——从1/4个开始少量添加,观察3-5天无不适再逐渐增量,多数孩子随着年龄增长可逐渐耐受鸡蛋;

  误区三 “蛋黄胆固醇高,只吃蛋白”:从表2可见,蛋黄是鸡蛋的营养核心,胆碱、维生素A/D、铁、钙等关键营养素几乎全在蛋黄中,只吃蛋白相当于“丢了核心营养”。

  “每天一个鸡蛋”的建议并非盲目提出,而是精准平衡了营养需求、健康需求、实际需求三大核心需求。对学龄儿童而言,每天一个鸡蛋,既是“全营养补给”,也是“高效能量来源”,更是保障生长发育与学习状态的科学选择。(黄伊彦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