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1月1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入冬了,来看流脑预防指南 - 数字报刊系统 入冬了,来看流脑预防指南 鸡蛋——学龄儿童的营养刚需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入冬了,来看流脑预防指南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是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高发于冬春季。常见的致病菌群有A、B、C、Y、X和W135群,未全程接种相应群流脑疫苗的人群普遍易感。主要临床症状是发热、头痛、呕吐,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或)有脑膜刺激征,婴幼儿可见前囟隆起。典型病例可出现皮肤、黏膜瘀点(斑)。

  近年,我省流脑报告发病率一直维持在历史较低水平。病例分群为B群、Y群、C群,健康人群中存在B群、Y群、C群、W135群的带菌者。近年周边省份已有W135群流脑病例报告,我省也应提高警惕以防W135群导致发病的风险。

  流脑隐性感染高,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带菌率可达1%以上,因其无症状不易被发现,常成为隐匿的传染源。我省流脑以15岁以下儿童发病为主,常可导致学校疫情,成年人也有发病。

 

流脑有多凶险?

 

  流脑具有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病势凶险等特点。病死率高,10-20%患者将留有永久性后遗症,如坏疽导致的肢端残缺,听力受损,轻、中度认知或智力障碍等。

 

流脑怎样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流脑患者和隐性感染带菌者均是传染源。病原菌主要经咳嗽、打喷嚏借飞沫由呼吸道直接传播,间接传播机会较少,但密切接触如同睡、亲吻等对2岁以下婴幼儿的发病有重要意义。

 

如何预防流脑?

 

  预防接种是预防流脑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针对流脑A、C、Y、W135这四种致病菌群均有相应疫苗可进行预防,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因流脑有不同的致病菌群,流脑疫苗覆盖的菌群越多,可预防的菌群感染也更广泛。家长可自愿选择接种,具体请咨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等接种单位。

  预防流脑,还应保持健康的习惯,比如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勤开窗通风,勤洗手,打喷嚏、咳嗽时应用纸巾等遮掩口鼻,前往密闭拥挤的公共场所或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建议规范佩戴口罩。家中有婴幼儿的,建议家长尽量避免口对口亲吻孩子。(芮莉萍)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