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是医院常用的基础检查,通过分析尿液成分,能初步判断泌尿系统健康,帮助早期发现疾病。不少人拿到报告时,会看到“红细胞高”的结果,随之产生困惑:这是不是大病?该怎么处理?其实,红细胞高并非都意味着严重问题,但需正确对待。本文将用通俗的语言,讲解尿常规红细胞高的相关知识,让大家知道如何科学应对。
一、尿常规红细胞高的含义
尿常规主要检测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质等指标,其中红细胞能反映泌尿系统是否出血。正常情况下,每高倍视野下尿液中的红细胞不超过3个;若超过这个标准,就是“红细胞高”,医学上叫“镜下血尿”,和肉眼能看到的血尿不同。需要明确的是,红细胞高不代表一定得了重病,有时是暂时的非疾病因素引起,调整后就能恢复;但也不能忽视,它可能是疾病的早期信号。
二、尿常规红细胞高的常见原因
红细胞高的原因分非疾病因素和疾病因素,只有清楚原因,才能正确处理。
非疾病因素多是暂时的,能自行改善。比如女性月经期前后留尿,经血容易混入尿液,导致红细胞升高;短时间内做高强度运动,像快跑、高强度健身,可能让肾脏滤过功能暂时变化,少量红细胞进入尿液;还有留尿方法不对,没清洁外阴、没留取中段尿(先排一部分尿再收集),会让外阴或尿道口的红细胞污染标本,造成结果偏高。
疾病因素则需要就医治疗。常见的有泌尿系统感染,如尿道炎、膀胱炎,细菌刺激黏膜,导致黏膜充血出血,患者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泌尿系统结石,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结石移动时摩擦管壁,造成黏膜损伤出血,可能出现腰腹部疼痛、排尿困难;肾脏相关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脏滤过膜受损,红细胞进入尿液,部分人会有下肢水肿、尿中带泡沫;此外,泌尿系统肿瘤(中老年人要多注意,早期可能没明显疼痛,但红细胞会持续高)、凝血功能异常等少见情况,也会导致红细胞升高。
三、红细胞高的分步骤处理方法
发现红细胞高后,要按“先排除非疾病因素,再针对性处理”的思路做。
第一步是排除非疾病因素,自查一番。女性先看自己的生理周期,要是留尿时在月经期或月经前后3-5天,就等月经结束1周后再复查;回忆检查前1-2天有没有剧烈运动,有的话就暂停3-5天,之后再查;还要确认留尿方法对不对,之前没按“清洁外阴→先排尿→留中段尿”做的,下次复查严格按正确方法来,避免标本污染。
第二步,要是排除非疾病因素后,复查红细胞还是高,就得及时就医。就医时根据症状选科室,有尿频、尿急、尿痛就挂泌尿外科,有水肿、泡沫尿就挂肾内科。记得带上之前的尿常规报告,方便医生对比;提前整理好症状,比如症状出现的时间、发作频率,跟医生说清楚,帮助医生判断。就医后,要配合医生做检查,可能会复查尿常规,或者做尿沉渣镜检、尿红细胞形态分析、泌尿系统B超等,按要求完成检查,让医生能明确诊断。
第三步,明确病因后,严格遵医嘱治疗,同时调整生活方式。如果是泌尿系统感染,医生会开抗生素,要按疗程吃,别自行停药或增减药量,服药期间每天喝1500-2000毫升水,帮助冲洗尿道,促进恢复;如果是泌尿系统结石,小结石可以多喝水、适当跳绳,医生可能会开排石药,大结石可能需要体外碎石或手术,都要听医生的,定期复查结石排出情况;如果是肾脏相关疾病,在肾内科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可能要低盐饮食、避免劳累,按时吃药,定期查肾功能和尿常规;要是其他少见病因,比如肿瘤、凝血异常,积极配合医生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尽早干预。
四、处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处理红细胞高的过程中,有几点要注意。一是别自行用药,看到红细胞高就买消炎药、止血药吃,可能会掩盖病情或有副作用,影响医生判断;二是保证饮水,除非医生说要限制饮水(比如严重肾病),平时每天喝1500-2000毫升水,稀释尿液,减少对泌尿系统黏膜的刺激,降低感染风险;三是调整生活习惯,别久坐,每天适当散步,促进血液循环;注意个人卫生,女性勤换内裤,保持外阴清洁,不要憋尿,避免细菌滋生;四是重视复查,就算治疗后红细胞恢复正常,也要按医生建议,1-3个月复查一次,监测病情有没有反复。
结语
尿常规红细胞高是常见的检查结果,不是都代表严重疾病。发现后先自查排除非疾病因素,仍异常就及时就医找病因,再遵医嘱治疗和调整生活。整个过程中,重视但不恐慌,不自行用药,养成好习惯并定期复查,大部分情况都能有效解决,维护泌尿系统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