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0月31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痛风与内分泌:肾脏不堪重负的隐情 - 数字报刊系统 免疫查过敏原,避开致敏物 痛风与内分泌:肾脏不堪重负的隐情 哮喘来袭别慌张,日常护理有妙方 失眠用药有门道,助你一夜好眠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痛风与内分泌:肾脏不堪重负的隐情

作者:武宣县中医医院 潘燕妮


提到痛风,很多人会想到关节突然发作的剧烈疼痛,却很少有人将它与内分泌系统、肾脏健康联系起来。事实上,痛风看似是关节的“局部问题”,背后却藏着内分泌调节紊乱的“全身隐患”,而我们的肾脏,正是这场紊乱中最先“不堪重负”的器官。

一、痛风:不只是关节的痛

痛风,这个听起来就让人联想到“疼痛如风,来去匆匆”的疾病,实则是一种由于体内尿酸代谢异常导致的慢性疾病。尿酸,本是人体嘌呤代谢的终产物,正常情况下通过肾脏排出体外。然而,当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不畅时,血液中的尿酸浓度就会升高,形成高尿酸血症。这些多余的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引发急性炎症反应,导致关节红肿热痛,即我们所说的痛风发作。

痛风不仅仅局限于关节疼痛,它还可能影响肾脏功能。长期高尿酸血症可导致尿酸盐在肾脏内沉积,形成肾结石,甚至引发痛风性肾病,严重损害肾脏健康。因此,痛风不仅是关节的痛,更是全身健康的警钟。

二、内分泌的微妙调控:尿酸的“生产”与“排放”

要理解痛风与内分泌的关系,首先得了解尿酸是如何在人体内“生产”和“排放”的。尿酸的生成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一是体内细胞新陈代谢产生的内源性尿酸,约占80%;二是从食物中摄取的嘌呤经消化吸收后产生的外源性尿酸,约占20%。而尿酸的排泄,则几乎完全依赖于肾脏和肠道,其中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

内分泌系统在这里扮演了关键角色。例如,胰岛素抵抗,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状态,与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胰岛素抵抗会导致体内胰岛素水平升高,进而影响肾脏对尿酸的排泄能力,使得尿酸在体内积聚。此外,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等内分泌激素的变化也会影响尿酸的生成和排泄平衡,从而间接参与痛风的发生发展。

更有趣的是,尿酸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如作为天然的抗氧化剂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但当尿酸水平超出正常范围时,这种保护作用就变成了负担,对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

三、肾脏:痛风背后的“沉默受害者”

肾脏,作为尿酸排泄的主要通道,在痛风患者中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长期高尿酸血症不仅会导致尿酸盐在肾脏内沉积,形成结石,还会直接损伤肾小管和肾间质,引发慢性肾脏病。这种损害初期可能悄无声息,但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蛋白尿、血尿、水肿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发展为肾衰竭,需要透析治疗。

1.肾脏的“自我救赎”与“无奈妥协”

面对尿酸的侵袭,肾脏并非坐以待毙。它有一套复杂的调节机制来维持尿酸的平衡。比如,通过调节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和分泌,肾脏可以动态调整尿酸的排泄量。然而,当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受阻达到一定程度时,肾脏的调节能力就会达到极限,无法再有效应对,导致尿酸在体内积聚,进一步加剧对肾脏的损害。

2.痛风性肾病的“隐匿性”

痛风性肾病之所以被称为“隐匿的杀手”,是因为它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视。许多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腰痛、夜尿增多或轻度高血压,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难以直接与肾脏疾病联系起来。直到病情发展到晚期,出现明显的肾功能不全症状时,患者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对于痛风患者而言,定期监测肾功能、尿检等指标至关重要,以便早期发现并干预肾脏损害。

3.综合管理:守护肾脏的“双保险”

面对痛风与肾脏之间的复杂关系,综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这包括:

饮食调整: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红肉、海鲜、动物内脏等;增加低脂乳制品、蔬菜、水果的摄入,有助于降低尿酸水平。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等,控制尿酸生成;或使用苯溴马隆等药物促进尿酸排泄。同时,针对内分泌紊乱进行相应治疗,如改善胰岛素抵抗。

生活方式改变:保持适量运动,控制体重;限制酒精摄入,尤其是啤酒;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促进尿酸排泄。

定期监测:定期检测血尿酸、肾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结语

痛风与内分泌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肾脏在这一过程中所承受的重负,提醒我们健康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衡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积极的生活方式调整,我们完全有能力将痛风这一“疼痛风暴”控制在萌芽状态,保护好我们的肾脏这一“生命之源”。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