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0月31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突发心梗的“黄金2小时”自救方法 - 数字报刊系统 科学解读体检报告上的“箭头语言” 突发心梗的“黄金2小时”自救方法 腹泻腹痛别硬扛,肠胃炎应对有妙招 情绪调节:心衰患者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突发心梗的“黄金2小时”自救方法

作者:扶绥县中医医院 王艳红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一旦突发心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细胞会在短时间内因缺血缺氧而坏死。医学研究表明,心梗发生后的黄金2小时是抢救生命的窗口期,及时自救能大幅降低死亡率和后遗症风险。

第一步:快速识别心梗信号,别与普通胸痛混淆!

心梗的典型症状是持续性胸痛,但许多人会误以为是“胃痛”“岔气”或“劳累”,从而错过最佳救治时机。记住以下关键特征:

1.疼痛性质:胸口像压了块大石头,或被绳子勒紧,有窒息感,疼痛可能放射至左肩、后背、下颌甚至牙齿。

2.持续时间:普通心绞痛休息5~10分钟可缓解,但心梗疼痛持续超过15分钟不缓解,甚至加重。

3.伴随症状: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甚至突然晕厥。

4.高危人群: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者、肥胖者、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若出现上述症状,需高度警惕。

特别提醒:女性、老年人症状可能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胸闷、气短、腹痛或极度疲乏,同样需警惕!

黄金2小时自救指南:分秒必争的4个关键动作

一旦怀疑心梗,立即启动“自救四步法”,每一步都可能挽救生命:

1. 立即停止活动,原地平躺休息

动作要点:迅速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平躺,解开衣领、腰带,保持呼吸顺畅。若在户外,尽量选择通风处,避免站立或走动。

原理:活动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速心肌坏死。平躺可减少心脏做功,为后续救治争取时间。

2. 第一时间拨打120,清晰描述症状

关键话术:

“我是XX(姓名),今年XX岁,现在感到持续性胸痛(具体部位),伴随大汗/恶心(症状),怀疑心梗,请尽快派救护车,并通知具备急诊PCI(冠状动脉介入)能力的医院!”

注意事项:

避免自行驾车或让家人开车送医,救护车配备专业设备和急救药物,途中可进行心电监护、吸氧甚至电除颤。

若独自在家,先打开房门,便于急救人员进入。

3. 正确服用急救药物,切勿盲目用药

硝酸甘油:

适用情况:确诊冠心病且既往有心绞痛发作史的患者。

用法:舌下含服1片(0.5mg),若5分钟后症状未缓解,可再含服1片,最多不超过3片。

禁忌:血压低于90/60mmHg、近期服用“伟哥”类药物、对硝酸甘油过敏者禁用!

阿司匹林:

适用情况:无消化道溃疡、出血倾向且对阿司匹林不过敏者。

用法:嚼服300mg(普通阿司匹林片,非肠溶片),可抑制血栓形成。

注意:若患者意识不清或无法吞咽,切勿强行喂药,以防窒息!

特别提醒:未确诊前不要随意服用其他药物(如速效救心丸、丹参滴丸等),可能掩盖病情!

4. 保持冷静,等待救援

心理调节:紧张、焦虑会升高血压、加快心率,加重心脏负担。可尝试深呼吸(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或与家人朋友通话获得安慰。

家属配合:若患者昏迷,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双手交叠,掌根置于两乳头连线中点,垂直向下按压,深度5~6cm,频率100~120次/分钟。

每按压30次,人工呼吸2次(捏住鼻子,口对口吹气1秒,观察胸廓起伏)。

持续至患者恢复呼吸或急救人员到达。

预防胜于治疗:这5类人需重点防范

心梗并非“突然袭击”,而是长期不良生活习惯积累的结果。以下人群需定期筛查、主动干预:

1.“三高”患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2.长期吸烟者:烟草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会收缩血管、促进血栓形成。

3.肥胖人群:BMI≥28或腹型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者风险更高。

4.熬夜族: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诱发心梗。

5.情绪波动大者:愤怒、焦虑、压力会释放肾上腺素,使血管痉挛。

预防建议:

1.40岁以上人群每年体检,重点关注血脂、血糖、血压和心电图。

2.坚持“地中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少盐少油。

3.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

4.戒烟限酒,避免二手烟。

5.学会释放压力,保持心态平和。

结语

突发心梗时,黄金 2 小时内的自救措施至关重要。大家要掌握心梗的症状表现,在出现疑似症状时保持冷静,立即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及时拨打急救电话,配合医疗救治,并做好后续的护理与预防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紧急时刻为生命争取时间,提高心梗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质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