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0月31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儿童蛀牙的预防妙招 - 数字报刊系统 儿童蛀牙的预防妙招 草甘膦农残:水质的安全警报 营养不良娃的饮食搭配有讲究 牙菌斑藏危机,日常护理要精细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儿童蛀牙的预防妙招

作者: 崇左市大新县人民医院 农广胜


日常生活中,许多家长认为“乳牙蛀了没关系,反正会换牙”,但这种观念大错特错!乳牙龋齿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咀嚼功能、营养摄入,还可能引发恒牙发育异常、面部畸形甚至心理问题。

 

儿童蛀牙高发的三大“元凶”

1. 甜食与零食的“甜蜜陷阱”

儿童普遍偏爱糖果、蛋糕、含糖饮料等食物,但糖分在口腔中会被细菌分解为酸性物质,直接腐蚀牙釉质。尤其是“黏性甜食”(如软糖、果脯),易黏附在牙齿表面,持续释放酸性物质,增加蛀牙风险。此外,频繁吃零食会导致口腔长期处于酸性环境,牙齿缺乏“自我修复”的时间。

2. 刷牙方法错误或敷衍了事

许多儿童刷牙时间不足1分钟,或仅“横着刷”表面,忽略牙缝和牙龈沟的清洁。更有家长认为“乳牙蛀了没关系,反正会换牙”,这种观念大错特错!乳牙龋坏可能引发牙髓炎、根尖周炎,甚至影响恒牙发育,导致恒牙排列不齐或釉质发育不良。

3. 口腔清洁“盲区”:牙缝与窝沟

儿童牙齿缝隙较大,食物残渣易嵌塞,而普通牙刷难以彻底清洁牙缝。此外,后牙的咬合面存在天然的“窝沟”,细菌和食物残渣极易藏匿其中,形成“窝沟龋”。据统计,90%以上的儿童蛀牙发生在窝沟部位。

 

预防儿童蛀牙的四大“护牙法宝”

1. 科学饮食:减少“致龋攻击”

控制糖分摄入频率:将每天吃糖次数控制在3次以内,吃完后用清水漱口或咀嚼无糖口香糖(适合年龄较大的儿童),促进唾液分泌以中和酸性物质。

选择“护牙零食”:用新鲜水果、坚果(需磨碎避免卡喉)、无糖酸奶替代糖果,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能减少蛀牙风险。

避免“睡前加餐”:夜间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能力下降,睡前1小时应停止进食,尤其要避免喝含糖牛奶或果汁。

2. 正确刷牙:从“形式”到“质量”的升级

分龄选择工具:3岁以下儿童可用指套牙刷或硅胶牙刷,3岁以上使用儿童软毛牙刷,牙膏选择含氟量500-1000ppm的儿童专用款(用量如米粒大小)。

掌握“巴氏刷牙法”:将牙刷斜45度指向牙根,小幅度水平颤动,每个牙面刷10次,每次刷牙至少2分钟,每天2次(睡前刷牙尤为重要)。

家长监督与辅助:7岁以下儿童需家长帮助刷牙,确保后牙、舌侧等死角清洁到位。可借助计时器或刷牙儿歌,培养孩子兴趣。

3. 巧用“护牙神器”:牙线与窝沟封闭

牙线:牙缝清洁的“隐形卫士”:当儿童两颗牙齿紧密接触时(通常2-3岁),应每天使用儿童专用牙线清理牙缝,避免食物残渣滞留。家长可先示范,再让孩子尝试自己操作。

窝沟封闭:给牙齿穿上“防护衣”:在恒磨牙(6岁左右第一恒磨牙萌出,12岁左右第二恒磨牙萌出)完全萌出后,及时到医院进行窝沟封闭。这是一种无痛、无创的预防手段,通过填充树脂材料阻断细菌侵入,可降低80%以上的窝沟龋风险。

4. 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建立“口腔健康档案”:从第一颗乳牙萌出(约6个月)开始,每3-6个月带孩子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医生会评估龋齿风险、指导刷牙方法,并早期处理小龋洞。

警惕“无痛龋齿”:早期蛀牙可能无症状,但细菌已悄然破坏牙体。若发现牙齿白垩色斑块、黄褐色凹陷或进食后塞牙,需立即就诊。

涂氟:给牙齿“加固”:每年2-4次专业涂氟(尤其高龋风险儿童),氟化物可增强牙釉质抗酸性,促进再矿化,是安全有效的预防措施。

 

家长常见误区,你中招了吗?

误区1:“乳牙蛀了不用治”

真相:乳牙龋坏可能导致恒牙胚感染、牙列拥挤,甚至影响儿童咀嚼功能与面部发育。严重龋齿引发的疼痛还会导致孩子偏侧咀嚼,造成“大小脸”。

误区2:“孩子刷牙出血是用力太大”

真相:牙龈出血多为牙菌斑堆积引发的牙龈炎,需加强牙缝清洁并就医检查,而非减少刷牙力度。

误区3:“含氟牙膏有毒,不能用”

真相:规范使用含氟牙膏(3岁以下米粒大小,3岁以上豌豆大小)不会导致氟过量。相反,氟是预防蛀牙的“天然卫士”,能增强牙齿抗酸性。

 

结语

儿童蛀牙的预防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家长、孩子与医生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饮食、正确刷牙、定期检查和合理利用窝沟封闭、涂氟等手段,完全可以让孩子远离蛀牙困扰。记住,每一颗健康的牙齿都是孩子自信笑容的基石,也是他们享受美食、清晰发音的保障。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