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人晨起后突然发现一侧耳朵听不清,还可能伴随耳鸣,这或许是突发性耳聋的信号。突发性耳聋是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多单侧发病。它并非小事,发病后72小时内是黄金治疗时间,若延误,可能影响听力恢复,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而高压氧治疗为突聋患者带来了希望,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相关知识。
认识突聋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医学上有着清晰定义:指突然发生、病因尚未明确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多数患者的发病集中在单侧耳朵,听力下降往往在短时间内出现,这是突聋较为典型的表现,也区别于一些慢性听力问题。
但很多人对突聋缺乏正确认知,常误以为只是暂时的听力异常,觉得不用特意关注或治疗,这种想法存在极大风险。突聋发病急促,若在症状出现后不及时干预,不仅可能让听力恢复变得困难,严重时还会发展为永久性耳聋,影响日常生活。因此,一旦发现听力突然下降,必须重视,及时就医检查治疗,才能为听力恢复争取最佳机会。
突聋的常见表现
突聋的核心症状是单侧听力突然下降,下降程度差异明显:部分患者仅轻微听不清,对日常交流影响较小;部分患者则会快速发展至完全失聪,严重干扰生活。
除听力下降外,患者常伴随多种不适:一是耳鸣,声音多为嗡嗡声、蝉鸣声等,可能在听力下降前出现,也可能同时发生;二是耳闷胀感,耳朵像被异物堵住,产生明显堵塞感;三是头晕或眩晕,严重时会影响正常行走与站立。
需特别提醒,“突聋能自己好”是常见误区。很多人因抱有侥幸心理拖延,易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务必提高警惕,及时就医,避免延误诊治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伤。
高压氧为何能治突聋
突聋的发病原因复杂,目前医学研究认为,内耳缺血、缺氧是导致突聋的关键原因之一。内耳是人体重要的听觉器官,其正常功能的维持需要充足的血液和氧气供应,当内耳出现缺血、缺氧情况时,听觉细胞功能就会受损,进而引发听力下降。
高压氧治疗之所以能用于突聋治疗,是因为在高压环境下,人体吸入纯氧后,血液中氧气的含量会大幅增加,能够有效改善内耳的缺血、缺氧状态,为听觉细胞提供充足的氧气支持,帮助受损的听觉细胞逐渐恢复功能。同时,高压氧还能减轻内耳的炎症反应,减少炎症对听觉细胞的进一步损伤,为听力恢复创造良好条件,从而达到治疗突聋的目的。
哪些突聋患者适合高压氧
并非所有突聋患者都适合高压氧治疗,适用人群有明确范围。一般来说,发病时间较短的患者更适合,通常以发病72小时至1周内为宜,且患者听力下降明显,经过专业检查评估后,确认无高压氧治疗禁忌证,这类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高压氧治疗存在一些禁忌证,分为绝对禁忌证和相对禁忌证。绝对禁忌证包括未经处理的气胸,若患者存在这种情况,进行高压氧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相对禁忌证如严重高血压,对于这类患者,需要医生根据具体病情综合评估,判断是否适合进行高压氧治疗,避免盲目尝试,防止出现不良风险。
无论何种情况,都要强调治疗时机的重要性,突聋治疗遵循“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的原则,及时采用合适的治疗方式,才能更好地促进听力恢复。
高压氧治疗流程
治疗前,患者需完成相关检查:通过听力测试明确听力下降程度与类型,辅助制定治疗方案;进行心肺功能等身体评估,确认可耐受治疗。同时需去除手表、项链、耳环等随身金属物品,避免高压氧环境下产生危险;更换医院专用衣物,防止衣物纤维影响治疗环境。
治疗时,患者进入高压氧舱。舱内压力变化可能引发耳胀,可通过吞咽口水、捏鼻鼓气缓解。每次治疗时长1.5-2小时,通常每天1次,10-15次为一个疗程,具体疗程需医生根据病情与恢复情况调整。
治疗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晕等轻微不适,一般短时间内会缓解,无需过度担心;若不适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结语
突聋发病急、影响大,及时发现并治疗至关重要。高压氧治疗为突聋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选择,了解其原理、适用范围和流程,能帮助患者更好配合治疗。出现突聋症状别拖延,尽早就医,借助科学治疗,才能更好地恢复听力,重新清晰聆听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