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0月31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告别数羊之苦,中医康复助安睡 - 数字报刊系统 游泳护脊指南:水中运动修复脊柱 告别数羊之苦,中医康复助安睡 突聋遇上高压氧,聆听世界不再难 输血前检验真的很重要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告别数羊之苦,中医康复助安睡

作者:田东县中医医院 覃国焕

“一只羊、两只羊、三只羊……”深夜里,当数羊的声音在脑海中反复循环,而睡意却迟迟不肯降临,这种滋味想必让不少人倍感煎熬。长期失眠不仅会导致白天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还可能引发免疫力下降、内分泌紊乱等一系列健康问题。其实通过中医康复调理,很多人都能逐渐找回安稳的睡眠。

中医视角下的不寐

中医将失眠称为“不寐”,认为其根源在于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心主神明,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肾藏精生髓,这些脏腑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人的睡眠质量。据《黄帝内经?灵枢?大惑论》记载,当情志不舒、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或久病体虚时,均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引发失眠。

情志因素:中医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据《丹溪心法?六郁》记载:“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过度的情绪波动会导致气机郁滞,直接影响相应脏腑功能,使心神失养、心神不宁,最终难以入睡。

饮食不节:晚餐过饱、食用辛辣油腻食物或饮用咖啡、茶等刺激性饮料,都会加重脾胃负担,影响气血生化,进而扰乱心神。

劳倦过度:长期熬夜、过度劳累会耗伤气血,使心神失养,导致失眠。

久病体虚:慢性疾病消耗人体正气,使心脾两虚或心肾不交,也是失眠的重要原因。

中医康复方法

针对失眠的不同病因,中医采用整体调理的方法,通过中药、针灸、推拿、食疗等多种手段,调和阴阳,安神助眠。

中药调理

中药治疗失眠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症状,选用合适的方剂。例如:

酸枣仁汤:适用于肝血不足、虚热内扰所致的失眠,具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的功效。

黄连阿胶汤:适用于心肾不交、阴虚火旺所致的失眠,能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归脾汤:适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可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注意:中药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盲目用药。

针灸疗法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人体经络气血,以达到安神助眠的目的。常用的穴位有:

神门穴:位于腕部,是心经的原穴,针灸此穴可宁心安神。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针灸此穴可调和肝脾肾,改善睡眠。

安眠穴:位于项部,是治疗失眠的经验效穴,针灸此穴可直接作用于脑部,促进睡眠。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特定部位,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肌肉紧张,有助于放松身心,改善睡眠。睡前可进行以下简单按摩:

头部按摩:用双手十指指腹从前额发际开始,由前向后梳理头皮至枕部,反复数次,可缓解头部紧张,促进睡眠。

足底按摩:足底有许多与人体脏腑相对应的反射区,睡前用热水泡脚后,按摩足底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可滋阴降火,安神助眠。

运动治疗

太极拳:动作舒缓,能调节气血,放松身心,早晚各练30分钟,有助于改善睡眠。
    八段锦:八个动作锻炼全身,调理脏腑,每天练1-2遍,可安神助眠。
    瑜伽:睡前做婴儿式、仰卧放松功等体式,配合呼吸法,15~20分钟即可放松入眠。
    散步:饭后或睡前散步30分钟到1小时,选安静处,放松心情促睡眠。

食疗养生

中医强调“药食同源”,合理的饮食调理也能改善睡眠。以下是一些有助于安眠的食疗方:

酸枣仁粥:将酸枣仁炒熟后研末,与粳米同煮成粥,睡前食用,可养心安神。

百合莲子羹:百合、莲子各适量,加水煮至熟烂,加冰糖调味,睡前食用,可清心安神。

枸杞红枣茶:枸杞、红枣各适量,用沸水冲泡代茶饮,可滋补肝肾,养血安神。

生活调适

除了上述中医康复方法外,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也是改善失眠的关键。据《老老恒言?安寝》记载:“安寝乃人生最乐。古人有言:‘不觅仙方觅睡方’,睡方之妙,全在顺其自然。”由此可见良好睡眠习惯的重要性。

定时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有助于调整生物钟,提高睡眠质量。

创造良好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凉爽,使用舒适的床垫和枕头,为睡眠创造良好条件。

避免睡前刺激:睡前避免剧烈运动、观看刺激性强的电影或书籍、使用电子设备等,以免大脑过度兴奋,难以入睡。

失眠虽是小疾,却不可小觑。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治疗手段,为失眠患者提供了多种有效的康复方法。通过中药调理、针灸疗法、推拿按摩、食疗养生以及生活调适,我们可以从内到外全面调理身体,恢复阴阳平衡,让安睡不再是奢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