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0月2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男性尿频尿急,警惕慢性前列腺炎 - 数字报刊系统 心脏超声:“听”出心脏的跳动密码 妇科ATP治疗 让女性重获清爽生活 高血压患者运动的益处及注意事项 男性尿频尿急,警惕慢性前列腺炎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男性尿频尿急,警惕慢性前列腺炎

作者: 柳城县人民医院 蒋远春


 

“上班1小时跑一次厕所,开会总怕憋不住;晚上起夜两三次,睡不安稳;小便尿道疼,尿完还感觉没排净……”不少男性觉得这是“喝水多”“年纪大”的正常现象,要么硬扛,要么自行买“消炎药”吃,结果症状反复,影响工作生活。其实,这些不适很可能是“慢性前列腺炎”在报警。

 

前列腺形似“小栗子”,包裹在尿道周围,负责分泌前列腺液。前列腺发炎水肿会挤压尿道,导致排尿异常,还可能伴随疼痛。而且,慢性前列腺炎并非“老年病”,20-50岁男性因工作压力大、久坐多,更易中招。不过,只要早期发现、科学处理,就能有效缓解。下面就讲讲如何识别、避开误区及应对之法。

 

4个“典型信号”,别混淆

很多人把慢性前列腺炎症状当“小毛病”,记住这4个信号,就能早发现、早干预。

 

1.尿频尿急成常态

白天排尿超8次(非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上班不到1小时跑一次厕所;晚上睡前起夜2~3次,甚至因想上厕所频繁醒来;有尿意必须马上去,慢一点就憋不住甚至漏尿,要警惕。这和喝水多导致的尿频不同,后者减少饮水量,次数会明显减少,而慢性前列腺炎的尿频,少喝水次数也不少,还伴随尿急感,持续超1周,要及时检查。

 

2.排尿不适,疼、涩、尿不尽

小便时尿道有刺痛、灼热感,像有小沙子划过;尿流变细,尿线分叉;尿完感觉没排净,提上裤子又想尿,甚至有尿滴在裤子上,这些都是典型表现。这和尿路感染不同,尿路感染多伴发烧、尿液浑浊,吃抗生素能缓解;而慢性前列腺炎很少发烧,吃抗生素效果不明显,症状反复,出现这些情况别自行买“消炎药”,先去医院明确原因。

 

3.下腹部、会阴部“隐隐作痛”

下腹部、会阴部有酸胀、隐痛感,久坐后更明显,还可能放射到腰部、大腿内侧,疼痛持续超过2周且找不到原因,要排查前列腺问题。这和腰椎病疼痛不同,腰椎病疼痛与弯腰、久坐姿势相关,还伴腰腿麻木、无力,而慢性前列腺炎疼痛集中在盆腔周围,起身活动几分钟后稍缓解,久坐又加重。

 

4.性生活受影响

性生活时射精疼痛、射精后不适;性欲明显下降;部分人还可能勃起不坚、射精过快,这些情况也可能和慢性前列腺炎有关。这和心理压力大导致的性生活问题不同,后者调整心态、休息一段时间会改善,而前列腺炎引起的会同时伴排尿不适或盆腔疼痛,只靠调整心态无法缓解,出现这些情况别自卑,及时就医。

 

科学应对:3个日常护理+1个医疗干预

慢性前列腺炎治疗需医疗干预和日常护理结合,才能缓解症状、减少复发。

1.日常护理:调整“坐、吃、动”

少久坐、多起身:每坐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开车或加班久坐时放软坐垫,减少前列腺压迫。

少吃刺激食物、多喝温水:少吃辛辣食物,少喝白酒、咖啡、浓茶,每天喝1500~2000ml温水,别憋尿。

适度运动、放松心态:每天抽20分钟做轻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避免剧烈运动;同时,放松心态,避免焦虑,可通过听音乐、看电影和朋友聊天缓解压力。

 

2.日常护理:温水坐浴+前列腺按摩

温水坐浴:每天晚上用40℃左右温水坐浴15~20分钟,未生育男性每周2~3次即可。

前列腺按摩:在医生指导下,每周做1次前列腺按摩,急性前列腺炎发作期别按摩。

 

3.医疗干预:该用药时别犹豫

对症用药:细菌性前列腺炎按医嘱吃抗生素;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医生可能会开“α受体阻滞剂”“抗炎镇痛药”,别自行停药或减药,避免长期吃。

物理治疗:症状严重、药物和护理效果不佳时,医生可能会建议做“微波治疗”“超声波治疗”,要选择正规医院。

 

重点预防:这几类男性多注意

以下几类男性是慢性前列腺炎高发人群,日常要多预防:

 

1.久坐人群:程序员、司机、办公室职员等,每小时起身活动,椅子上放软坐垫。

2.熬夜、压力大的男性:尽量23点前睡觉,每天做10分钟深呼吸或冥想缓解压力。

3.频繁憋尿、喝水少的男性:养成“不憋尿、勤喝水”的习惯。

4.性生活不规律的男性:保持每周1~2次规律性生活,根据年龄和身体状态调整。

 

记住防护口诀,远离前列腺炎

“尿频尿急别轻视,下腹隐痛要注意,久坐憋尿伤腺体,规律护理早恢复”。慢性前列腺炎不是“不治之症”,早期识别信号、避开误区、科学护理和治疗,大多数人1-3个月就能缓解。别因“不好意思”或“觉得是小毛病”硬扛,及时就医、正确处理,才是对自己健康负责。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