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0月2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妇科ATP治疗 让女性重获清爽生活 - 数字报刊系统 心脏超声:“听”出心脏的跳动密码 妇科ATP治疗 让女性重获清爽生活 高血压患者运动的益处及注意事项 男性尿频尿急,警惕慢性前列腺炎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妇科ATP治疗 让女性重获清爽生活

作者: 贺州市妇幼保健院 黎诗怡


 

被阴道炎反复纠缠的无奈

 

“明明用了药,为什么阴道炎还是反复发作?”这是妇科门诊里最常听到的疑问。32岁的王女士就是其中一员——三年间,她用过各种栓剂、洗液,甚至尝试过民间偏方,可每次好转不到两个月,瘙痒、异味、分泌物异常又会卷土重来。像她这样的女性并不少见,阴道炎就像一块甩不掉的“狗皮膏药”,不仅影响生活质量,更让许多人陷入焦虑:难道真的要一辈子和炎症作斗争吗? 

 

其实,反复发作的阴道炎背后,藏着两个关键问题:一是传统治疗往往“治标不治本”,二是阴道的“自我防御系统”被破坏后难以恢复。而近年来逐渐普及的妇科ATP治疗,正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阴道炎的“老对手”与“复发陷阱”

 

阴道炎的“罪魁祸首”主要有三类:细菌、霉菌和滴虫。细菌性阴道炎像一群“捣乱分子”,打破阴道内原本和谐的菌群平衡;霉菌性阴道炎则是白念珠菌“趁虚而入”,尤其喜欢潮湿闷热的环境;滴虫性阴道炎则通过性接触传播,像“打游击”一样难以彻底清除。 

 

但真正让炎症反复的,是这些病原体的“生存智慧”。它们会抱团形成一层保护膜(医学上叫“生物膜”),让药物难以穿透;还会改变阴道的酸碱度,让有益的乳酸杆菌无法生存。更麻烦的是,长期用药会让阴道黏膜变得脆弱,就像一面破了的墙,哪怕暂时修补好,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再次“漏风”。 

 

ATP治疗:给阴道细胞“充电”的黑科技

 

ATP治疗听起来高深,其实原理很“接地气”——它就像给阴道细胞装了一个“充电宝”。 

 

我们的细胞就像小工厂,需要能量(ATP)来维持运转。当阴道发炎时,细胞受损,能量供应不足,修复能力就会下降。ATP治疗通过特定波长的红外光,直接为细胞“输送能量”,激活线粒体(细胞的“发电站”),让受损的黏膜快速修复。同时,这种光能还能破坏病原体的生物膜,让药物更容易发挥作用,相当于“先拆墙,再打敌人”。 

 

更妙的是,ATP治疗能调节阴道的免疫环境。它像一位“指挥官”,唤醒沉睡的免疫细胞,增强阴道的防御能力。治疗后,乳酸杆菌会重新占据“主导地位”,恢复阴道的酸性环境,让病原体难以生存。 

 

ATP治疗全过程:从“消炎”到“重建” 

 

第一步:精准诊断 

治疗前,医生会通过白带检查和菌群分析,明确炎症类型和阴道环境。比如,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的白带会散发鱼腥味,霉菌性阴道炎则像豆腐渣一样,而滴虫性阴道炎可能伴有泡沫状分泌物。 

 

第二步:无创治疗 

治疗时,患者只需躺在检查床上,医生会将一个柔软的探头轻轻放入阴道,释放温和的红外光。整个过程没有疼痛,只有温热的感觉,像做了一次“阴道SPA”。每次治疗约20分钟,每周23次,连续3周为一个疗程。 

 

第三步:修复与巩固 

治疗后,阴道黏膜需要时间重建。医生会建议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穿纯棉内裤,少吃甜食(霉菌喜欢糖分)。同时,可以配合益生菌制剂,帮助乳酸杆菌快速“占领阵地”。 

 

哪些人适合ATP治疗?

 

ATP治疗尤其适合以下人群: 

反复发作的阴道炎:每年发作超过4次,传统治疗效果不佳; 

老年性阴道炎:因雌激素下降导致阴道黏膜变薄,容易感染; 

药物敏感者:对抗生素或抗真菌药过敏,无法长期用药; 

术后康复:如宫颈手术、人流术后,需要促进黏膜修复。 

 

但需要注意的是,妊娠早期、光过敏体质或阴道急性出血的患者,需暂缓治疗。 

 

患者最关心的3个问题

 

QATP治疗会影响怀孕吗? 

不会!它只是通过光能调节阴道环境,不涉及药物或手术,对卵巢和子宫没有影响。反而,健康的阴道环境更有利于精子通过,对备孕女性是加分项。 

 

Q:治疗期间能同房吗? 

建议避免。同房可能带入新的细菌,还会摩擦刚修复的黏膜,影响治疗效果。治疗后2周,等医生确认阴道环境稳定后再恢复性生活更安全。 

 

QATP治疗需要长期做吗? 

一般不需要。一个疗程后,大多数患者的阴道炎会明显改善,且复发率降低。但阴道健康需要长期维护,比如每年做一次菌群检测,平时注意卫生习惯,就能远离炎症困扰。 

 

结语

 

阴道炎并非难治之症,ATP治疗让众多女性告别反复用药之苦,重获清爽生活。预防胜于治疗,保持外阴干燥、适度清洁、注意性卫生,能为阴道筑牢防线。若你正受反复阴道炎困扰,不妨与医生探讨ATP治疗,健康女性方能更好地拥抱生活!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