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交替,家里老人咳嗽、咳痰、发热,小孩夜里咳嗽无法安睡,自己感染后胸闷、乏力,等等,这些看似普通的症状,可能就是肺炎在作祟。秋冬、冬春季节气温骤变、空气干燥、细菌病毒活跃,是肺炎高发季,老人、小孩、免疫力弱者易中招,且易家庭内传播。做好家庭防护,能降低肺炎发生风险,守护全家健康。
肺炎到底是什么?
肺脏就像“海绵”,布满“肺泡”,吸气时肺泡充满空气输送氧气,呼气时排出二氧化碳。细菌、病毒入侵肺部引发炎症,发炎的肺泡充满黏液和脓液,无法正常换气,身体便会出现咳嗽、发烧、呼吸困难等症状。肺炎并非“感冒升级版”,严重时可能引发呼吸衰竭、脓毒血症等,老人、小孩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更高,部分病菌会通过飞沫传播,易家庭传染。
明确高危人群:这些人是肺炎“重点攻击对象”
1.儿童:5岁以下小孩肺部发育不完善,免疫力弱,感冒或感染流感后病原体易蔓延引发肺炎,且在幼儿园、学校易交叉感染。
2.老年人:65岁以上老人肺脏功能衰退,免疫功能下降,多伴有基础病,感染肺炎后恢复慢,易出现并发症。
3.免疫力弱的人:孕妇、产后女性、有基础病者、长期吃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过度劳累的年轻人,免疫力下降,易被肺炎盯上。
4.特殊职业人群:医护人员、教师、快递员、公交司机等接触人多,感染细菌病毒概率高,需重点防护。
揪出家庭感染隐患:这些“日常疏忽”要避开
1.室内通风不足:冬天为保暖关门窗,室内空气不流通,细菌病毒积聚,家人易吸入感染。
2.飞沫防护不到位:咳嗽、打喷嚏不捂口鼻,共用毛巾、水杯、餐具,增加感染风险。
3.忽视“感冒”信号:感冒症状持续加重,如咳嗽频繁、咳黄痰、发烧不退,可能已发展成肺炎。
4.环境干燥或污染:冬天开暖气致空气干燥,刺激呼吸道黏膜;吸烟、做饭油烟、雾霾天不戴口罩,损伤肺部,诱发肺炎。
5.没及时接种疫苗:肺炎疫苗、流感疫苗能为身体提供保护,未接种者感染肺炎风险高3-5倍。
关键部分:家庭防护做好这6点,简单有效
1.坚持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选中午气温稍高时。雾霾严重或风大时,用空气净化器。通风可降低室内细菌病毒浓度,减少吸入风险。
2.做好飞沫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捂口鼻,及时扔进带盖垃圾桶;没纸巾用手肘内侧遮挡。感冒咳嗽家人戴口罩,不共用个人物品,定期消毒。
3.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减少呼吸道刺激
室内温度22-26℃,湿度50%~60%。冬天开暖气用加湿器,每天换水,每周清洗。出门前开窗让家人适应温度,避免刺激呼吸道。
4.强化个人卫生,切断传播途径
全家人勤洗手,饭前便后、出门回家后、接触公共物品后都要洗,用肥皂搓洗20秒以上,用流动清水冲净。提醒小孩不揉眼睛、抠鼻子。每周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高频接触部位。
5.及时接种疫苗,给身体穿“防护衣”
65岁以上老人、5岁以下儿童优先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每年9—10月全家人接种流感疫苗;医护人员、免疫力弱者按医嘱接种新冠疫苗。接种疫苗后身体产生抗体,降低感染概率。
6.增强免疫力,提升身体“抵抗力”
保证充足睡眠,成人每天7~8小时,儿童8~10小时;饮食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和新鲜蔬菜水果;老人小孩适度活动,增强肺部功能。
出现疑似症状:家庭先做3件事,再及时就医
家庭先做3件事
1.监测体温:定时测量体温并记录,成人体温超38.5℃,小孩超38℃,按说明书服用退烧药。
2.补水排痰:多喝温水,成人每天1500-2000毫升,小孩酌减。老人小孩咳痰无力可拍背助排痰。
3.休息隔离:疑似肺炎家人单独居住,减少接触,保证休息。
及时就医情况
发烧持续超3天,退烧药无效;
咳嗽加重,咳黄痰、血痰,伴胸闷、胸痛;
呼吸异常:成人每分钟超24次,1-5岁小孩超40次,或鼻翼扇动、口唇发紫;
精神状态差:老人嗜睡、意识模糊,小孩烦躁不安、拒食拒水;
基础病患者症状加重。
就医时,告知医生症状和接触史,配合检查。
秋冬春是肺炎高发季,老人、小孩等高危人群易中招且可能家庭传播。做好家庭防护很关键,坚持通风、护好飞沫、调温湿、勤洗手、打疫苗、强免疫,能有效降风险。出现疑似症状先监测、补水、隔离,若加重及时就医,就能守护全家平安度过高发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