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0月2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强直脊柱别发愁,推拿手法来解忧 - 数字报刊系统 强直脊柱别发愁,推拿手法来解忧 肺炎高发季:家庭防护要做好这几点 中医调理高血压,让生活更“轻”松 哮喘“捣蛋”,急救小招快收好!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强直脊柱别发愁,推拿手法来解忧

作者:隆安县中医医院 肖茜


当脊柱被“冻住”

 

清晨醒来,腰部像被“钉”在床上,翻身都费劲;久坐后想站直,却感觉脊柱被“锈住”……这些痛苦,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每天要面对的挑战。这种病最爱攻击年轻人的关节,严重时甚至让脊柱变成一根“直棍”,连转头都困难。 

 

很多人误以为这是“老年病”或“腰肌劳损”,结果耽误了治疗。事实上,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它像“隐形杀手”一样,从骶髂关节开始,逐步侵蚀脊柱的灵活性。但别慌!中医推拿结合壮医特色疗法,能为脊柱“松绑”,让患者重获自由。 

 

疾病探秘:脊柱为何会“罢工”?

 

1. 现代医学的“炎症密码” 

强直性脊柱炎的根源,藏在基因里——约90%的患者携带HLA-B27基因。当身体受到感染或外伤时,免疫系统可能“误伤”关节,引发慢性炎症。就像关节里藏了无数“小刺”,不断刺激周围组织,最终导致韧带钙化、骨赘形成,脊柱逐渐“石化”。 

 

2. 中医的“筋骨失衡”观 

壮医认为,人体的“龙路”(血液通道)和“火路”(神经感知通道)是维持健康的关键。若这两条“路”被风寒湿邪堵住,脊柱就会像缺油的机器一样卡顿。而中医将此病归为“大偻”(弯腰驼背之意),认为肾气不足、督脉空虚是根本,外邪乘虚而入,导致筋骨失养。 

 

3. 筋膜链的“蝴蝶效应” 

现代研究发现,脊柱问题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足底筋膜紧张可能通过“后表线”(从脚底到头顶的筋膜链)传导,最终引发颈部僵硬。推拿不仅能松解局部关节,还能通过调整筋膜张力,改善全身平衡。 

 

推拿如何“解冻”脊柱?

 

1. 给关节“松绑” 

推拿师会用轻柔的牵引和旋转手法,像“润滑油”一样,让卡住的关节重新活动起来。比如,针对骶髂关节,会通过特定的按压和摆动,促进炎症消退,恢复关节的“滑动感”。 

 

2. 激活身体的“自愈力” 

深部推拿能刺激皮肤下的压力感受器(Pacinian小体),向大脑发送“放松信号”,抑制疼痛传导。同时,配合壮医特色的药酒推拿,药物成分通过皮肤渗透,直接作用于炎症部位,起到“双管齐下”的效果。 

 

3. 重塑筋膜“网” 

推拿师会沿着筋膜链的方向,用缓慢而深沉的按压,松解粘连的筋膜。就像给紧绷的橡皮筋“松扣”,让脊柱重新恢复弹性。这种手法不仅能缓解疼痛,还能预防关节变形。 

 

特色推拿:壮医+中医的“组合拳”

 

1. 急性期:温柔以待 

在炎症急性发作时,推拿以“轻、柔、透”为主。比如,用指尖轻点肾俞、命门等穴位,激发肾气;或用掌根揉按腰阳关,疏通局部气血,避免过度刺激加重炎症。 

 

2. 缓解期:精准调整 

待疼痛减轻后,推拿师会采用“脊柱微调术”,像“工匠”一样,用巧劲将错位的椎体归位。同时,结合壮医经筋推拿,用特制的竹药棒点按筋结,消除“筋出槽”的问题。 

 

3. 稳定期:强肌防复 

推拿后,患者需配合核心肌群训练,比如“猫牛式”伸展(模仿猫咪伸懒腰的动作),增强脊柱稳定性。壮医还会推荐“竹竿舞疗法”——通过规律性的跳跃,活动全身关节,预防僵硬复发。 

 

居家康复:做自己的“推拿师”

 

1. 晨起“解冻操” 

起床前先做3分钟“猫牛式”:吸气时抬头塌腰(牛式),呼气时拱背低头(猫式),像猫咪一样温柔地唤醒脊柱。 

 

2. 睡姿有讲究 

侧卧时,在双腿间夹一个薄枕,保持骨盆中立位;仰卧时,在膝盖下垫枕头,减轻腰椎压力。这些小细节能让脊柱在睡眠中“自我修复”。 

 

3. 壮医养生妙招 

用两面针、宽筋藤等壮药煮水泡澡,或用铜砭刮痧沿督脉(脊柱正中线)轻刮,能疏通经络,缓解晨僵。 

 

专家提醒:避开这些“坑” 

 

别盲目追求“快速治愈”:强直性脊柱炎需长期管理,警惕“包治百病”的偏方。 

推拿不是“越痛越好”:若推拿后疼痛加重或出现皮肤瘀斑,说明手法过重,需立即停止。 

运动要“量力而行”:游泳是最佳选择,但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关节损伤。 

 

结语:让脊柱重获“自由舞”

 

强直性脊柱炎虽难根治,但通过中医推拿、壮医特色疗法与科学康复的结合,患者完全能过上正常生活。记住,脊柱的“解冻”需要耐心——就像春天融化冰雪,温柔而坚定。若您正被此病困扰,不妨走进针灸推拿科,让专业医生为您定制一份“脊柱自由方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