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0月2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子宫肌瘤悄悄长,这些信号别忽视 - 数字报刊系统 怎样培养宝宝成为口齿伶俐的小宝贝 老年肱骨骨折,保守治疗靠谱吗? 子宫肌瘤悄悄长,这些信号别忽视 儿童发热的误区与正确认知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子宫肌瘤悄悄长,这些信号别忽视

作者:北流市人民医院 吕玉英


“体检发现有子宫肌瘤,平时没感觉,要治吗?”“月经量突然变多还腰酸,是长肌瘤了吗?”妇科门诊里,女性常有此类疑问。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良性肿瘤,如同子宫上长“小肉球”,多数人无察觉,体检才发现。但若忽视早期信号,肌瘤渐大,可能引发贫血、腹痛,甚至影响怀孕。其实,子宫肌瘤虽“悄悄长”,却会发出信号,早发现、早应对可避免麻烦。下面就来聊聊肌瘤的信号及应对之策。

 

子宫肌瘤究竟是什么?

听到“肌瘤”,很多人担心是癌症,实则不必。子宫肌瘤是子宫肌肉层长出的良性肿块,恶变概率极低,多数时候很“温和”。其大小差异大,小如黄豆,大似西瓜;数量也不一,有人单个,有人多个。多数肌瘤无明显症状,但出现以下信号需留意:

 

1.月经异常:月经量突然增多,超平时三分之一以上,或经期延长至7天以上,非经期阴道出血、白带带血,都要警惕。

2.腹部不适:常感下腹部坠胀、隐痛,按压肚子可能摸到硬块;还会腰酸背痛,劳累后更明显。

3.排尿、排便异常:肌瘤长在子宫前侧,压迫膀胱,导致尿频、尿急;长在后侧,压迫直肠,引起便秘。

4.影响怀孕:备孕超1年未成功,检查发现肌瘤,可能是肌瘤阻碍受精卵着床。

 

为何会长子宫肌瘤?哪些人要留意?

子宫肌瘤生长与“雌激素”关系密切,它是“雌激素依赖性”肿瘤,体内雌激素水平高或代谢紊乱,肌瘤易长大。长期吃含雌激素补品、避孕药,或脂肪多(脂肪分泌雌激素),都可能使肌瘤生长加快。以下人群长肌瘤概率更高:

 

1.30-50岁女性:此阶段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是子宫肌瘤高发期,40岁左右女性更要定期做妇科检查。

2.有激素相关问题女性:长期吃含雌激素保健品,如宣称“养颜抗衰”的口服液、胶囊;肥胖女性,体重超标使脂肪分泌更多雌激素;没生过孩子的女性,因未经历怀孕、哺乳期间雌激素生理性波动,肌瘤风险较高。

3.有家族遗传史女性:妈妈、姐姐或直系亲属有子宫肌瘤,自己长肌瘤概率也高,因遗传因素影响身体对激素的反应。

4.生活习惯不好女性:长期熬夜、压力大,影响内分泌,导致激素分泌紊乱;常吃高糖、高脂食物,如奶茶、油炸食品,易长胖,间接影响雌激素水平,增加肌瘤生长风险。

 

查出肌瘤该怎么做?分情况应对

查出肌瘤后,很多人慌乱,不知是否手术、是否影响生活。其实,肌瘤处理方式依具体情况而定,并非都要开刀。

 

(一)没症状、小肌瘤:做好观察

 

肌瘤小于5厘米,无月经异常、腹痛等症状,不影响怀孕,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定期观察即可。

1.定期检查:每6-12个月做一次妇科B超,观察肌瘤大小、数量变化及位置移动。很多小肌瘤会保持不变,甚至随年龄增长、雌激素水平下降而缩小。

2.调整生活习惯:控制体重,每周运动3次,如快走、瑜伽、游泳,每次30分钟;少吃高糖、高脂、辛辣刺激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粗粮;规律作息,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避免内分泌紊乱。

 

(二)有症状、肌瘤变大:及时干预

 

肌瘤超过5厘米,或出现明显症状,如月经量多致贫血、腹痛影响生活、压迫膀胱或直肠致排尿排便困难,要及时干预。

1.详细检查:除B超外,查血常规看是否贫血,做妇科检查明确肌瘤位置、数量及对周围器官影响,制定治疗方案。

2.选择治疗方式:医生根据年龄、生育需求决定。肌瘤小但有月经异常,如贫血,可能开调节激素药物,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控制肌瘤生长、减少出血、缓解贫血,但需遵医嘱用药,避免副作用;肌瘤大、症状严重或影响怀孕,需手术治疗,多为微创手术,如腹腔镜、宫腔镜手术,伤口小、恢复快,年轻、有生育需求女性,情况允许会尽量保留子宫。

 

备孕、孕期有肌瘤:针对性护理

备孕或怀孕女性查出肌瘤会焦虑,担心影响胎儿,做好针对性护理,多数情况无大问题。

1.备孕前:长在子宫黏膜下的肌瘤可能影响受精卵着床,建议手术切除,恢复半年后再备孕;位置不影响着床、大小合适,可直接备孕,定期观察。

2.怀孕期间:定期产检,每3~4个月做一次B超,监测肌瘤和胎儿情况;出现阴道出血、下腹部剧烈疼痛,及时就医。

3.产后:产后6个月复查B超,很多肌瘤会因产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而缩小甚至消失。

 

总之,子宫肌瘤虽然常见,但只要重视,就不会成为“大问题”。记住,对肌瘤最好的态度不是“害怕”,而是“重视”,早发现、早应对,就能轻松和肌瘤“和平相处”。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