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0月17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肝炎来袭悄无声,身体变化早察觉 - 数字报刊系统 剖宫产麻醉不神秘,这些细节早了解 打完疫苗还需要做宫颈癌筛查吗? 老人总卡喉?并非“老态”而是健康警报 肝炎来袭悄无声,身体变化早察觉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肝炎来袭悄无声,身体变化早察觉

作者: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韦超


不少人体检时才惊觉肝功能异常,查出肝炎,此前却毫无察觉;还有人把没胃口、乏力归结于劳累,直至皮肤、尿液变色,肝脏已受损严重。肝脏作为“沉默的器官”,虽无痛觉神经,但它的“求救信号”早已通过身体变化显现。肝脏是人体“化工厂”,负责代谢、解毒、合成营养,一旦发炎,全身皆受影响。下面为大家介绍肝炎的类型、早期信号、检查预防方法,助大家早发现、早干预,守护肝脏健康。

 

一、肝炎类型知多少?

 

肝炎即肝脏出现炎症。肝脏“代偿能力”强,早期症状不明显,损伤超代偿能力才会不适。常见肝炎有4类:

1.  病毒性肝炎由病毒引起,乙肝、丙肝通过血液、体液传播,如使用不洁针具等;甲肝、戊肝多因食用被污染的水和食物感染。

2.  酒精性肝炎是长期大量饮酒致肝细胞损伤,男性每日酒精摄入超40克(约2两高度白酒)、女性超20克且持续5年以上风险大。

3.  非酒精性脂肪肝关键诱因是肥胖、高脂高糖饮食、少动,严重可发展成肝硬化。

4.  药物性肝炎是乱吃药、保健品所致,部分感冒药、降脂药、中药等都可能伤肝。

高危人群:乙肝/丙肝患者家属、经常输血或献血者、长期饮酒者等属于肝炎高危人群。

 

二、肝炎早期身体信号

 

肝炎早期症状虽隐匿,但细心留意仍有迹可查。若出现以下≥2种症状且持续1周以上,建议及时检查:

典型信号有黄疸,眼白等部位皮肤发黄,尿色变深、大便变浅;肝区不适,右上腹隐痛等,劳累加重、按压更痛;消化异常,莫名厌油、腹胀、恶心且体重下降。

易被忽视的信号包括全身乏力,休息难缓解;皮肤异常,干燥瘙痒、出现“蜘蛛痣”和肝掌;睡眠、情绪异常,失眠多梦、凌晨易醒,情绪不稳、记忆力下降。

 

三、怀疑肝炎怎么办?

 

1.立即就医检查

必做检查有肝功能(抽血)和血常规基础检查,判断肝脏损伤程度及有无贫血、感染;再依症状和病史做针对性病因检查,如怀疑病毒性肝炎查相关抗体,怀疑脂肪肝做肝胆B超、查血脂等。检查前需空腹8-12小时,避免熬夜、饮酒和剧烈运动。

2.规范治疗,避开误区

①对因治疗:依不同类型肝炎治疗,核心是“对症治疗、控制病因”。病毒性肝炎中,乙肝需长期甚至终身服用抗病毒药物,目标是长期抑制病毒复制,延缓肝硬化和肝癌发生;丙肝目标是彻底清除病毒,目前使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愈率可达95%以上,疗程通常为12周;甲肝和戊肝一般对症治疗、注意休息;酒精性肝炎要戒酒,用保肝药;非酒精性脂肪肝需调整生活习惯;药物性肝炎要立即停药换药。

②避开两大误区:迷信偏方、草药可能加重肝损伤;自行停药,尤其是抗病毒药,需遵医嘱。

 

四、肝炎针对性预防

 

预防肝炎比治疗更简单有效,不同类型肝炎预防方法不同:

1.预防病毒性肝炎:接种甲肝、乙肝疫苗;注意饮食卫生;使用安全针具;避免共用个人用品;乙肝/丙肝患者家属定期查肝功能和病毒指标。

2.预防酒精性肝炎:控制饮酒量,男性每天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每天不超过15克,避免空腹饮酒;有脂肪肝、乙肝、丙肝或肝功能异常的人彻底戒酒。

3.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控制体重,BMI控制在18.5-23.9之间;健康饮食,少吃高油、高糖食物;规律运动,每周做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避免久坐。

4.预防药物性肝炎:安全用药,不滥用药物、保健品;长期服药者定期查肝功能。

 

五、护肝知识知多少

 

(一)关于肝炎的常见误区

1.“得了肝炎就等于得了肝癌”:早期发现并规范治疗,大多肝炎患者能有效控制病情,避免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2.“一起吃饭会传染肝炎”:只有甲肝和戊肝可能通过消化道传播,乙肝和丙肝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3.“保肝产品多吃无妨”:乱用保肝产品反而可能增加肝脏负担,甚至引起药物性肝损伤。

(二)护肝饮食指南

推荐高蛋白(鱼、瘦肉、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少吃油炸食品、高糖饮料、加工肉制品;烹饪以蒸、煮、炖为主,避免油炸、烧烤;饮食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三)特别关注人群

孕妇妊娠期可能出现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需密切监测;老年人肝脏代谢能力下降,用药需格外谨慎;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需定期检查肝功能。

肝脏关乎全身健康,我们细心观察身体变化,出现信号及时检查,平时做好预防,就能守护肝脏健康。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