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时段,很多人容易将重症肺炎的初期症状误判为普通感冒,进而延误关键治疗时机。需要明确的是,重症肺炎并非普通感冒的加重表现,它可能直接影响人体正常呼吸功能,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对普通大众来说,掌握识别身体发出的重症肺炎警报信号的方法,在发现异常后及时采取正确应对措施,是降低重症肺炎危害的核心关键,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说明相关知识。
一、必须警惕的身体警报信号
重症肺炎的身体警报信号需分人群区分,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但都需重视。
不分年龄的通用警报,只要出现一个就要留心。先是高烧持续不退,体温超过 38.5℃,服用退烧药后效果不佳,或者体温下降后很快又再次升高,这种情况若超过 3 天,需高度警惕。再到呼吸异常,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呼吸次数超过 24 次,孩子呼吸次数比同龄孩子正常水平快 5-10 次,或者呼吸时胸口起伏幅度大,感觉吸不上气、憋气,都属于异常情况。另外,咳嗽从偶尔发作变成持续不断的剧烈咳嗽,甚至咳出带血的痰或黄绿色的浓痰,也需警惕。
老人、小孩和有基础病的患者,如糖尿病、哮喘患者,他们的警报信号更隐蔽,更要留意。老人可能出现不爱说话、意识模糊的情况,比如认错家人、忘记刚做过的事,还会不想吃饭喝水,手脚冰凉。小孩则表现为哭的时候没力气,拒绝喝奶、吃饭,嘴唇发紫,喊名字时反应迟缓,精神状态差。有基础病的患者,原有疾病症状会突然加重,像哮喘患者会突然喘得更厉害,使用常规药物后也无法缓解,还可能出现尿量减少的情况,比如半天没有上厕所。
二、发现警报后该做什么、别做什么
发现身体发出的重症肺炎警报后,采取正确的行动至关重要,同时也要避免错误做法。
立刻要做的事有三件。第一,测体温并数呼吸次数,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在安静状态下数 1 分钟的呼吸次数,将结果记录下来,这样能为医生判断病情提供帮助。第二,及时送医,不管是自己还是家人出现上述警报信号,都不能拖延,不要等 “明天再看”,应立即前往医院的呼吸科或急诊就诊,尤其是老人、小孩和孕妇,更要尽快就医。第三,路上做好防护,佩戴口罩,防止交叉感染,尽量选择乘坐私家车前往医院,减少乘坐人群密集的公共交通工具,如果患者喘得厉害,尽量保持坐直的姿势,不要平躺。
绝对不能做的事也有三件。第一,不要乱吃药,没有医生指导,不能自行服用抗生素、止咳药,止咳药可能会掩盖病情,影响医生判断,而抗生素对病毒引起的肺炎没有治疗效果。第二,不要硬扛,不要觉得 “扛一扛就好”,尤其是老人,往往容易忍耐,这样反而会耽误最佳治疗时机。第三,不要去小诊所随便输液,重症肺炎需要通过专业检查,如肺部 CT、抽血等,才能准确判断病情,小诊所通常不具备这些检查条件,可能无法及时、正确处理病情。
三、普通人如何提前预防重症肺炎
提前做好预防措施,能有效减少患上重症肺炎的风险,普通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打疫苗。每年秋冬季节,要及时接种流感疫苗,流感容易诱发肺炎;老人、小孩和有基础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接种肺炎疫苗,通过疫苗接种增强身体对肺炎的抵抗力,为健康增加一层保护。
2.日常防护。平时要勤洗手,洗手时需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确保彻底清洁手部,减少细菌、病毒残留。尽量少去人群密集、通风条件差的地方,避免接触患病人员;若家人感冒,要提醒其佩戴口罩,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
3.增强抵抗力。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饮食上坚持清淡原则,不吃过于油腻的食物,保证营养均衡。根据自身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比如散步、打太极等,通过适度运动增强体质。
4.有基础病的人群要控制好原有疾病。糖尿病患者需通过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和规范药物治疗,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哮喘患者要按时服用药物,避免病情发作,防止基础病加重肺炎病情,降低重症肺炎发生概率。
结语
重症肺炎危害较大,不过及时识别身体警报、正确应对并做好预防,可降低其影响。要记住高烧不退、呼吸快、咳得重这些信号,老人小孩还需留意 “精神差”。发现异常后及时送医,日常做好疫苗接种与防护,就能更好守护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