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0月17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血小板捐献: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守护者 - 数字报刊系统 血小板捐献: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守护者 干眼症作祟,眼睛干涩的幕后真凶 血脂高别不当回事,血管健康亮红灯 诺如病毒:微生物检验揭开呕吐真相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血小板捐献: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守护者

作者: 南宁中心血站 韦津津


临床治疗中,白血病患者常面临严峻的出血风险。大多数的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后会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状,当血小板数量过低时,可能引发牙龈出血、皮肤瘀斑,严重时甚至出现内脏出血、颅内出血等危及生命的情况。血小板在此时发挥着关键作用,它能帮助患者止血、凝血,为后续治疗创造安全条件。而血小板捐献,正是为白血病患者输送“生命保障”的重要途径,每一位健康的普通人,都有机会通过捐献血小板,为白血病患者的生命续航。

 

一、认识血小板:血液中的“生命小卫士”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当人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到伤口处,形成血栓,阻止血液持续流失。从生命周期来看,血小板在人体内的存活时间约为7-14天,健康人捐献血小板后,身体会通过骨髓造血功能快速补充,通常48小时内就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血小板捐献与全血捐献存在差异。全血捐献是抽取全部血液成分,而血小板捐献则是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处理,将血小板收集到板袋中,将其他成分回输到献血者体内。在耗时方面,血小板捐献过程约40-70分钟,全血捐献通常为3-10分钟;恢复速度上,血小板寿命一般为7-10天,捐献后48小时即可恢复到采前水平,人体红细胞寿命120天,捐献后则需要2-3周各种血液成分可恢复到采前水平,二者在对献血者身体的影响和恢复周期上有明显区别。

 

二、为什么白血病患者急需血小板捐献?

 

白血病患者对血小板的迫切需求,是疾病特性与治疗现状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核心原因可归结为三点。

1.白血病治疗会直接破坏血小板生成机制。化疗与放疗是杀灭癌细胞的主要手段,但这些治疗方式缺乏“精准性”,在攻击癌细胞的同时,会严重损伤患者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而造血干细胞正是生成血小板的“源头”,其功能受损后,血小板生成能力急剧下降,数量常低于安全阈值(正常范围为100-300×10?/L,患者有时甚至低于 10×10?/L),无法满足身体正常的止血需求,轻微碰撞或黏膜破损都可能引发出血风险。

2.血小板在止血环节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当白血病患者因血小板减少出现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甚至颅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症状时,输注匹配的血小板是唯一能快速止血的医疗手段。目前尚无任何药物或医疗技术能直接模拟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的黏附、聚集作用,一旦缺乏血小板输注,患者可能因无法控制的出血危及生命。

3.临床血小板需求存在巨大缺口。我国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数万人,且血小板保存条件严苛——在20-24℃的振荡环境下仅能保存5天,无法长期储备。尽管近年来自愿捐献血小板的人数逐年增加,但仍难以覆盖庞大的临床需求,部分患者常因等待合适血小板而延误治疗,陷入“无板可用”的危急困境。

 

三、血小板捐献,普通人也能轻松参与

 

普通人参与血小板捐献,需先符合条件:年龄一般 18-55 周岁,部分地区可放宽至 60 周岁;无传染病及严重慢性病,近期无服药、熬夜、感冒等;体重≥50公斤。

流程方面,1.先提前通过官方公众号、电话等预约;2.携带有效证件到现场扫码填表;3.健康征询体格检查;4.血液检测;合格后,5.通过使用专用的一次性无菌耗材,血细胞分离机将自动、精确地完成血小板的分离和收集。设备会自动采集血小板、回输其余血液,过程约40-70分钟,期间可休息放松;结束后休息15-20分钟,补充水分和能量,6.领取献血证和纪念品,无不适即可离开。

捐献后需注意:当天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多喝水、多吃鸡蛋等高蛋白食物助恢复;24 小时内保持针眼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五、破除血小板捐献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认为捐献血小板会影响身体健康。实际上,健康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捐献后血小板能快速再生,不会导致免疫力下降,也不会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

误区二,觉得血小板捐献过程很痛苦。采集时仅在穿刺瞬间有轻微针刺感,过程中无明显疼痛感,多数捐献者反馈无不适体验。

误区三,认为只有亲属才能给白血病患者捐献血小板。事实上,血小板捐献无需亲属关系,只要血型匹配且符合捐献条件,任何健康人都可捐献。

 

结语

 

每一份血小板,对白血病患者而言都意义重大,可能为他们争取更多治疗时间,甚至挽救生命。在此呼吁广大健康人群,积极加入血小板捐献队伍,用简单的善举,为白血病患者点亮生命希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