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0月10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脂肪肝来袭,饮食调整刻不容缓 - 数字报刊系统 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救知识要牢记 肝胆疾病,预防胜于治疗 3岁以内儿童的健康保健 脂肪肝来袭,饮食调整刻不容缓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脂肪肝来袭,饮食调整刻不容缓

作者: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卢颖


不少人拿到体检报告,看到“轻度脂肪肝”的诊断却不在意,觉得没腹痛、乏力等症状就无需处理,甚至认为身边人多有此病,不算严重。但脂肪肝并非小毛病,长期放任不管,可能发展为肝炎、肝硬化,还会增加肝癌风险。饮食调整是控制脂肪肝的关键,本文将教大家正确认识脂肪肝,掌握具体应对方法。

 

认识脂肪肝

 

脂肪肝是指肝脏内脂肪含量超出正常范围所引发的疾病。正常状态下,肝脏内脂肪占比维持在较低水平,当脂肪在肝脏内大量堆积且超出正常标准时,便会形成脂肪肝。临床中,脂肪肝主要分为两类,常见的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其发病与饮酒行为无关联;另一类是“酒精性脂肪肝”,主要由长期大量饮酒导致,不同人群可结合自身饮酒情况进行区分。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脂肪肝并非肥胖人群的“专属疾病”。瘦人、经常熬夜的人群以及长期吃外卖的人群,也可能因身体代谢异常,或长期摄入高油高糖的外卖食物导致饮食不当,进而引发脂肪肝,这类人群同样需关注肝脏健康。

 

脂肪肝的身体信号

 

脂肪肝发生时,身体会出现多种信号。典型表现有腰腹部肥胖、腹部明显增大,日常无体力消耗也频繁感到疲劳,食欲偶尔下降,肝脏所处的右上腹偶尔会出现隐痛,这些症状可帮助初步判断身体异常。

 

此外,还需警惕一些隐匿表现,如血糖、血脂在无明显诱因下逐渐升高,体检时发现转氨酶等肝功能指标异常,这些间接信号也可能提示存在脂肪肝。尤其要注意,多数轻度脂肪肝患者无明显不适,定期进行腹部B超和肝功能检查,是及时发现脂肪肝的重要手段。

 

脂肪肝的患病原因

 

1.脂肪肝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饮食不当是重要诱因,长期食用油炸食品、肥肉等高油食物,奶茶、甜点等高糖食物,以及腌制品等高盐食物,或主食摄入过量,尤其是精米白面,同时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都会导致脂肪在肝脏堆积。

 

2.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患病风险,每天运动时间少于30分钟、长期久坐不动,会使身体代谢减慢;长期凌晨后入睡、熬夜,打乱身体节律;即便每次饮酒量少,但频繁饮酒,也会对肝脏造成损伤,诱发脂肪肝。

 

3.肥胖人群,特别是腹型肥胖者,以及患有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人,患脂肪肝的概率较高;长期服用激素类等药物,也可能影响肝脏代谢功能,增加脂肪肝发病风险。

饮食调整方法

 

饮食调整是帮助肝脏“减脂肪”的核心手段。主食选择上,应减少馒头、白米饭等精米白面的摄入,替换为燕麦、糙米、玉米等杂粮,每餐主食量控制在一个拳头大小,避免过量进食导致腹胀。

 

蛋白质摄入需注重优质,多吃鱼、虾、鸡胸肉、鸡蛋、豆腐、牛奶等,每天保证一个鸡蛋、一杯牛奶再加二两瘦肉的摄入量,充足的优质蛋白有助于肝细胞修复。

 

脂肪摄入要严格控制,少吃猪油、黄油等动物油,选用橄榄油、菜籽油等植物油,每天植物油用量不超过两汤匙,烹饪时避免油炸、红烧等方式,减少脂肪摄入。

 

蔬菜和水果需合理搭配,每天食用一斤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如菠菜、西兰花要占一半,水果选择苹果、梨、莓类等低糖分品种,每天摄入量不超过200克,且不喝果汁,避免额外摄入过多糖分。

 

饮水和零食选择也有讲究,日常多喝白开水或淡茶,少喝奶茶、含糖饮料;零食可选择每天一小把坚果,或黄瓜、番茄,避免薯片、饼干等高油高糖零食。

 

生活习惯改善建议

 

除饮食调整外,改善生活习惯对控制脂肪肝同样重要。运动方面,每周至少运动5次,每次运动30分钟,可选择快走、慢跑、游泳等中等强度运动,促进脂肪消耗,减轻肝脏负担。

 

体重管理需科学,若存在超重或肥胖问题,每月减重1-2斤即可,避免追求快速减肥,防止对肝脏造成额外损伤。

 

作息要规律,每天晚上11点前入睡,保证7-8小时睡眠,让肝脏有充足时间进行自我修复。

 

饮酒方面,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必须彻底戒酒,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也应避免饮酒,无论是红酒、啤酒还是其他酒类,都可能加重肝脏损伤。

 

结语

 

脂肪肝早期多无症状,但其危害不可轻视。只要大家正确认识脂肪肝,及时调整饮食结构、改善生活习惯,就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建议大家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切实守护好自身肝脏健康。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