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0月10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用药禁忌要牢记 - 数字报刊系统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用药禁忌要牢记 超声诊断宫外孕的诊断依据 鼻塞太难受,试试这几个通鼻法 新生儿肺炎的早期信号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用药禁忌要牢记

作者: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卫生院 农广精


冠心病与高血压是两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二者常常同时存在。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血压升高会加重心脏负担,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当两种疾病并存时,治疗目标不仅是控制血压,更要改善心肌供血、预防心绞痛发作和心肌梗死等严重事件。科学、合理的药物治疗是关键,但若用药不当,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引发严重后果。因此,了解相关用药禁忌至关重要。

 

两类疾病的治疗目标

冠心病的治疗目标是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供血、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他汀类降脂药、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等。

高血压的治疗目标是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一般为<140/90 mmHg,部分高危患者需<130/80 mmHg),以减少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常用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

在合并两种疾病时,应优先选择既能降压又能改善冠心病预后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ACEI/ARBCCB等。

 

常用药物及其潜在风险

1.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需谨慎

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属于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具有减慢心率、抑制心脏传导的作用。若与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联用,可能过度抑制心脏功能,导致严重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心脏停搏。尤其对于已有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的患者,应避免联用。

2.短效硝苯地平不推荐作为首选降压药

短效硝苯地平(如硝苯地平片)起效快,但作用时间短,易引起血压剧烈波动。血压骤降可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可能诱发或加重心绞痛,甚至导致急性心肌缺血。因此,不推荐用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选择长效制剂,如硝苯地平控释片或缓释片,以实现平稳降压。

3.避免使用具有心脏兴奋作用的药物

某些药物可能升高血压或加快心率,增加心肌耗氧量,对冠心病患者不利。例如,含麻黄碱的感冒药、某些平喘药(如沙丁胺醇)以及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吲哚美辛)可能升高血压、减弱降压药效果,并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前应咨询医生。

4.注意他汀类药物的相互作用

他汀类药物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石,用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但部分他汀(如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与某些降压药或抗心律失常药联用时,可能增加肌肉毒性风险。例如,与地尔硫?联用时,辛伐他汀剂量需限制。用药期间应监测肝功能和肌酸激酶水平。

5.慎用影响血糖和电解质的药物

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常用于降压,但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导致低钾血症、血糖升高和尿酸升高。低钾可诱发心律失常,高血糖和高尿酸不利于心血管健康。因此,使用时应定期监测电解质、血糖和尿酸水平,必要时补充钾盐或调整用药方案。

 

个体化用药原则

每位患者的病情不同,用药方案应个体化。例如:

1.对于心率偏快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是优选,可同时降压和减少心肌耗氧。

对于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的患者,ACEIARB有助于保护肾脏,延缓疾病进展。

2.对于老年患者或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CCB类药物有助于改善血管弹性,减少心血管事件。

此外,治疗过程中应定期随访,监测血压、心率、肝肾功能及血脂等指标,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

 

患者自我管理要点

遵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尤其是β受体阻滞剂和他汀类药物,突然停药可能引发反跳性心绞痛或血压波动。

定期监测:家庭自测血压有助于了解血压控制情况,建议每日固定时间测量并记录。

关注不良反应:如出现持续干咳(可能与ACEI有关)、下肢水肿(可能与CCB有关)、肌肉酸痛或无力(可能与他汀有关),应及时就医。

生活方式干预:合理饮食(低盐、低脂、多蔬菜水果)、规律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和心理平衡,是药物治疗的重要补充。

总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需要综合管理,既要有效控制血压,又要兼顾心脏保护。了解药物禁忌,避免不合理用药,是保障治疗安全的前提。患者应与医生保持沟通,制定科学、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坚持长期规范治疗,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