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有人被自行车撞倒;或者孩子在运动时不小心摔伤,鲜血直流;又或者家中老人不慎滑倒,疼得无法起身……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急性创伤,很多人会瞬间慌了神。但你知道吗?在伤后的4-6分钟黄金急救时间里,正确的急救操作能大大降低致残、致死风险,而错误的处理反而可能加重伤害。今天,就教你一套简单易学的急救步骤,关键时刻能救人一命!
第一步:快速评估现场安全,别让危险“雪上加霜”
遇到急性创伤,首先别急于施救,需快速评估现场安全:如车祸避开后续车辆、触电先断电、煤气泄漏时开窗通风并远离火源。确保环境安全后,靠近伤者,10秒内完成呼喊观察,判断其有无回应、呼吸及肢体活动,以此确认意识状态,为后续急救争取时间。
第二步:紧急呼叫救援,准确传达关键信息
务必第一时间拨打120。通话时需清晰准确提供:①具体地址,含门牌号及附近标志物;②受伤原因、人数及明显伤情;③保持电话畅通,等待调度员后续指引。
第三步:分类型急救处理,不同创伤区别对待
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时间里,根据伤者的创伤类型,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几种常见急性创伤的处理方法。
(一)出血性创伤:止血是第一要务
出血是急性创伤中最危险的情况之一,尤其是动脉出血,血液鲜红且呈喷射状涌出,如果不及时止血,伤者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因失血过多而休克甚至死亡。判断出血类型后,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止血:
1.直接压迫法:迅速找到干净的纱布、毛巾或者衣物,直接按压在伤口上,力度要适中,以血液不再流出或者明显减少为准,持续按压5-10分钟。
2.加压包扎法:伤口止血后,用绷带、布条或者干净的长条形衣物,以适当的力度缠绕包扎伤口。注意包扎不能过紧,否则会影响血液循环。
(二)骨折或疑似骨折:固定不动是关键
当发现伤者受伤部位出现疼痛、肿胀、畸形(比如手臂或者腿看起来“歪了”),或者无法正常活动时,很可能是发生了骨折。
1.就地取材做夹板:如果现场有木板、硬纸板、杂志等硬物,可以将其裁剪成合适的长度,放在骨折处的两侧,然后用绷带、布条或者衣物条将夹板与受伤肢体固定在一起。
2.临时固定法:如果没有合适的夹板,也可以用伤者自身的衣物、布条,将受伤肢体与躯干或者健侧肢体绑在一起,起到临时固定的作用。
(三)烧烫伤:冲、脱、盖,三步要牢记
烧烫伤在生活中也很常见,无论是被热水烫伤,还是被火焰烧伤,第一时间的处理非常重要。记住“冲、脱、盖”三个关键步骤:
1.冲冷水降温:伤后10-15分钟内,用流动的清水冲洗受伤部位,水温以感觉舒适为宜,不要用冰敷,以免造成冻伤。
2.小心脱衣物:冲洗后,要轻轻褪去伤口周围的衣物。如果衣物与伤口粘连在一起,不要强行撕扯,以免造成二次损伤。
3.覆盖保护伤口:用无菌纱布或者干净、干燥的布轻轻覆盖在伤口上,防止伤口感染。不要在伤口上涂抹牙膏、酱油、紫药水等所谓的“偏方”,这些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还可能会影响医生对伤情的判断,延误治疗。
(四)异物刺入:不拔不碰,固定送医
如果遇到异物刺入身体,比如玻璃碎片、钢筋等,千万不要自行拔出异物!因为异物可能暂时堵塞了血管,一旦拔出,会引发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正确的做法是:
1.固定异物:用绷带、衣物或者其他柔软的物品卷成圈,围在异物周围,将其固定住,防止异物晃动,进一步损伤周围组织。
2.尽快送医:固定好异物后,安抚伤者情绪,让其保持安静,避免大幅度移动,等待救护车到来,将伤者送往医院进行专业处理。
急救中的禁忌与注意事项
除了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了解急救中的禁忌同样重要,以下这些错误做法一定要避免:
1.昏迷伤者勿喂水喂食:如果伤者昏迷不醒,千万不要往TA嘴里喂水、喂食或者药物,因为昏迷时伤者的吞咽和咳嗽反射减弱,很容易导致食物或液体误入气管,引起窒息,危及生命。
2.呕吐者侧卧防误吸:如果伤者发生呕吐,不要让其平躺,要立即将TA的头偏向一侧,或者让其侧卧,这样可以使呕吐物顺利流出,防止误吸入气管,造成呼吸道梗阻。
3.不确定伤情不随意搬运:在不清楚伤者具体伤情的情况下,尤其是怀疑有脊柱、颈椎损伤时,不要轻易搬动伤者。
此外,对于儿童和老人这两类特殊人群,即使创伤看起来比较轻微,比如只是轻微擦伤、磕碰,也建议及时就医检查。因为他们的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可能存在一些隐匿性损伤,早期不易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