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0月10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四肢骨折康复:加速愈合的饮食经 - 数字报刊系统 压疮护理有道,让患者舒适康复 肺病诊疗中的中西医“联判” 四肢骨折康复:加速愈合的饮食经 甲状腺结节,真的可怕吗?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肢骨折康复:加速愈合的饮食经

作者:柳州市柳江区人民医院 董金艳

在临床工作中,常有骨折患者问:“吃什么能让骨头长得快些?” 事实上,四肢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需经历血肿炎症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骨痂改造塑形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对营养的需求各有侧重。科学的饮食干预能为骨骼修复提供充足 “原料”,直接影响愈合速度与恢复质量。

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与营养需求

骨折愈合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炎症期(伤后1-2周)、修复期(2-8周)和重塑期(8周以上)。不同阶段,机体对营养的需求有所不同。

在炎症期,组织损伤引发局部炎症反应,身体需要充足的蛋白质和抗氧化物质来清除坏死组织、控制炎症。修复期是骨痂形成的关键阶段,钙、磷、维生素D、维生素K等矿物质和维生素参与骨基质的合成。重塑期则需要持续的营养支持,以保证新骨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因此,骨折患者的饮食应贯穿整个康复周期,做到均衡、充足、持续。

关键营养素及其食物来源

1.优质蛋白质:骨痂形成的“原材料”

蛋白质是构成骨基质(胶原蛋白)的主要成分。骨折后,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若摄入不足,会影响骨痂质量和愈合速度。建议每日摄入量为1.2~1.5克/公斤体重。例如,一位60公斤的成人,每日需摄入72~90克蛋白质。
    优质蛋白来源包括:瘦肉(鸡、鱼、瘦牛肉)、蛋类、奶制品(牛奶、酸奶、奶酪)、豆制品(豆腐、豆浆)。每日可安排2个鸡蛋、300毫升牛奶、100克瘦肉和100克豆制品。

2.钙与磷:骨骼的“结构支柱”
钙是骨骼最主要的矿物质,磷与钙共同构成羟基磷灰石晶体,赋予骨骼硬度。
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800-1000毫克,骨折患者可适当增加至1000-1200毫克。
    富含钙的食物:牛奶(每250ml约含300mg)、酸奶、奶酪、豆腐(尤其是用石膏点制的)、深绿色蔬菜(如芥蓝、小白菜)、虾皮(需注意钠含量)。
磷广泛存在于蛋白质食物中,如肉类、鱼类、蛋类和全谷物,一般不易缺乏。

3.维生素D:钙吸收的“调控者”

维生素D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并调节骨代谢。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钙吸收不良,影响骨矿化。每日推荐摄入量为10-20微克(400-800 IU)。

食物来源包括:富含脂肪的鱼类(三文鱼、沙丁鱼)、蛋黄、强化维生素D的牛奶或谷物。同时,每日适度日晒(上午10点至下午3点,暴露面部和手臂15~30分钟)有助于皮肤合成维生素D。

4.维生素K:骨形成“启动者”

维生素K参与骨钙素的活化,这种蛋白能将钙固定在骨组织中,促进骨矿化。研究显示,维生素K摄入充足者骨折风险更低。
主要来源为绿叶蔬菜:菠菜、西兰花、羽衣甘蓝、生菜等。发酵食品如纳豆也富含维生素K2。

5.维生素C:胶原合成的“催化剂”

维生素C是合成胶原蛋白的必需因子,对骨痂的形成至关重要。缺乏会导致骨愈合延迟。每日推荐摄入量为100毫克以上。

新鲜水果和蔬菜是主要来源:柑橘类、猕猴桃、草莓、西红柿、青椒、白菜等。

6. 锌与铜:骨代谢的“辅助因子”

锌参与多种酶的活性,促进细胞增殖和蛋白质合成;铜是赖氨酰氧化酶的成分,有助于胶原纤维交联,增强骨韧性。锌来源:牡蛎、红肉、坚果、全谷物。
铜来源:动物肝脏、贝类、坚果、豆类。

饮食安排建议

早餐:牛奶250ml + 鸡蛋1个 + 全麦面包1片 + 苹果1个

午餐:米饭 + 清蒸鱼100g + 菠菜炒豆腐 + 西红柿蛋汤

晚餐:杂粮粥 + 鸡胸肉炒青椒 + 芥蓝炒蒜

加餐:酸奶1杯、坚果一小把(约10g)、水果

每日饮水1500~2000ml,避免饮用浓茶和咖啡,因其含有的鞣酸和咖啡因可能干扰钙吸收。

需注意的饮食误区

只补钙,忽视其他营养:骨骼健康是多种营养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单一补钙效果有限。

过度依赖补品:优先通过食物获取营养,营养补充剂应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使用。

盲目进补高脂肪汤品:骨头汤中的钙含量极低,且脂肪含量高,易引起消化不良或体重增加。真正有益的是汤中的蛋白质和微量矿物质,建议适量饮用,同时吃掉炖煮的肉和蔬菜。

特殊人群的饮食调整

老年患者常伴有消化功能减退或慢性病,应选择易消化的优质蛋白,如鱼、蛋、豆腐,并注意少食多餐。糖尿病患者需在控制血糖的前提下,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避免高糖饮食影响愈合。

总之,骨折康复是 “三分治疗,七分养护”,科学的饮食能为骨骼愈合提供持续动力。建议患者结合自身恢复阶段和身体状况,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调整饮食,同时配合适当的功能锻炼,才能更快恢复肢体功能,回归正常生活。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