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以来,剑河县人民医院先后与佛山市南方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顺德新容奇医院签订组团式帮扶协议,开展了十一批次医疗组团式帮扶。组团式帮扶团队队长在剑河县人民医院任院长,按照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组织开展医院工作。根据受援医院紧缺专业需求现状,通过帮扶医院的多次调研,先后精心选派18名学科专家到县人民医院开展驻点帮扶,累计选派27名柔性帮扶专家开展1至2月的帮扶工作,组建了高规格“长期+柔性”“管理+技术”帮扶团队。
剑河县人民医院眼科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眼科帮扶专家潘裕锦的指导下为患者开展泪小管吻合术。
剑河县人民医院眼科在南方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剑河县人民医院院长杨友指导下成功救治一名超急性期心肌梗死的患者。
整合资源
长期+柔性全方位人才投入
驻点帮扶专家按“1:3比例”带徒。在医院管理、重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科研、教学培训等方面予以毫不保留、全方位的帮扶。
通过帮扶,剑河县人民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基础设施设备不断更新完善,专科骨干人才得到全面成长,输血模式向造血模式发展不断加快,为剑河县培养一支带不走的队伍,全面推动剑河县人民医院高质量发展。
医院管理上台阶
人才队伍造血强
抓制度建设,促管理提升。
抓规范,修订完善医院章程、党委和院长议事决策规则,在事项决策、执行监督、业务把关三个方面规范流程。
抓制度,促医院精细管理。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建立健全《院长行政查房制度》《干部职工学历提升激励办法》等40项制度,特别是院长行政查房和院长接待日开展后,解决了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问题531个。
定方向,根据剑河县域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及疾病谱,因地制宜制定重点专科发展规划。
人才培养成果展现。聚焦医院需求,补强“造血功能”。按照“1:3比例”带徒,采取“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和“送上来”进修深造等方式变“输血”为“造血”。
目前,完成“一对三”师带徒31人,外派到佛山进修学习36人,规培生2人,为医院培养及引进4名硕士研究生,一对一指导帮助取得正高职称10名和副高职称30名。
同时,引进医务人员10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5人,极大缓解人力资源紧缺问题,为剑河县培养一支带不走的队伍,全面推动剑河县人民医院高质量发展。
学科建设上水平
诊疗能力大幅提升
在帮扶团队精心指导下,剑河县人民医院完成“五大中心”的创建,成功救治率达99%以上;帮助获得3个省级(产科、心内科、骨科)、4个州级(妇科、普外科、肾脏病科、产科)和3个县级(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学检验科、麻醉科)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立项。同时,建成了黔东南州首个县级的MMC(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并获得国家授牌,取得“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建设单位”并授牌,帮助通过二甲复审验收,启动院内VTE防治体系建设(计划今年底完成),建成30个县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帮扶指导开展了新技术新项目162项。其中,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等17项先进技术在县域实现了“零”的突破,全面填补剑河县多个领域的医疗技术空白。
争取资金资源
促进医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剑河县人民医院通过团队积极对接,争取到东西部协作项目,支持传染病区附属配套设施(一期)建设、传染病区医疗设备配置、医院医疗设备采购项目,购置血液透析机和“五大中心”建设相关设备、剑河县健康管理中心建设、购置超声诊断仪及呼吸机和诊疗服务能力提升项目7个项目。
目前,6个项目建设已完成并投入使用,诊疗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正在按程序实施中,持续改善了就医条件。
辐射基层医疗提质增效
受援医院各项指标持续向好
帮扶专家多次深入基层,指导剑河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成员单位——南明镇中心卫生院通过全省第二批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现场验收。指导柳川、南明、南加、南寨、南哨、岑松、磻溪共7家乡镇卫生院通过胸痛救治单元验收。指导南明镇中心卫生院通过卒中救治单元验收,指导南加、南寨、南哨、岑松、磻溪5家乡镇卫生院通过卒中哨点验收。有力推进剑河县胸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建成。
在组团式医疗帮扶团队精准、持续帮扶下,剑河县人民医院门急诊诊疗人次、出院人次较帮扶前均有提高,三四级手术占比较帮扶前2021年提高8.12%,员工满意度较帮扶前2021年提高2.9%,患者满意度较帮扶前2021年提高1.36%;患者疾病治愈好转率从帮扶前2021年的94.58%提高到98.24%,医院服务能力国家推荐标准从帮扶前2021年的45.9%提高到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