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1月03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多动症孩子 - 数字报刊系统 宫颈糜烂,需要大动干戈吗? 肾病患者喝水有讲究 宝宝夜啼不止的原因 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多动症孩子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多动症孩子

作者: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鼎医院 曹思京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每一位家长都满怀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然而,当“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这个词悄然进入家长的世界时,往往伴随着困惑、焦虑甚至误解。多动症,这一神经发育障碍,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动、冲动行为等,影响着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但请记住,多动症绝不是孩子的错,它是孩子需要我们一起面对和克服的挑战。本文旨在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家长们提供一份实用的指南,帮助大家正确理解和引导多动症孩子。

 

认识多动症:揭开误解的面纱

多动症,全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在儿童期常见的心理障碍。它的症状包括但不限于:难以集中注意力、坐立不安、冲动行为等。这些行为往往让外界误解孩子为调皮捣蛋、不听话或是故意为之。但实际上,多动症是孩子的神经系统工作方式与众不同,而非他们有意为之的过错。

 

社会上对多动症的误解根深蒂固,如“长大就会好”、“只是太聪明了,所以静不下来”等。这些观点不仅无助于孩子的治疗与成长,反而可能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影响家庭和谐。因此,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深入了解多动症,摒弃这些误解,以科学的态度看待孩子的行为。

 

及时寻医,精准诊断

面对孩子行为上的异常,家长应迅速采取行动,带孩子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权威诊断。医生将细致询问病史,进行全面心理评估及必要检查,以区分孩子是多动症还是单纯活泼好动。精准诊断是后续有效治疗的关键基石。

 

确诊后,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治疗方案。其中,药物治疗如盐酸托莫西汀(择思达)、盐酸哌甲酯缓释片(专注达)等,可调整神经递质,缓解注意力不集中。但需注意,药物可能带来食欲减退、失眠等副作用,家长务必遵医嘱用药,密切监测,并与医生保持紧密沟通,适时调整方案。

 

同时,行为治疗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家长可遵循医生指导,通过设定规则、目标激励、奖惩机制等,引导孩子改善行为。结合时间管理和分块学习法,进一步提升孩子的自控力和学习效率。

 

家长的角色:理解与接纳

面对多动症孩子,家长的理解与接纳是孩子康复的第一步。当孩子被诊断为多动症时,家长可能会感到震惊、无助甚至自责。但请记住,这不是你的错,也不是孩子的错。相反,这是一个需要全家共同面对和克服的挑战。

 

家长应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与支持,让他们感受到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有一个温暖的港湾可以依靠。同时,家长也应主动学习多动症相关知识,了解孩子的需求与特点,以便更好地与他们沟通、互动。

 

制定个性化计划: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多动症孩子更是如此。因此,在制定干预计划时,家长应与医生、教育专家等紧密合作,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

 

行为疗法是治疗多动症的重要手段之一。家长可以通过建立明确的规则、设定合理的目标、使用奖励与惩罚机制等方式,帮助孩子改善注意力、减少冲动行为。同时,家长还可以尝试使用时间管理技巧、分块学习法等方法,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除了行为疗法外,家长还可以利用孩子的兴趣点进行引导。例如,如果孩子喜欢画画或运动,家长可以鼓励他们参加相关活动或课程,以此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情绪管理与压力缓解

多动症孩子往往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受外界刺激影响。因此,家长在引导孩子时还需特别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家长应耐心倾听、给予理解和支持,并引导他们学会正确表达和处理情绪。

 

同时,家长也应注意自身的情绪管理。面对孩子的挑战和困难时,家长可能会感到疲惫、沮丧甚至愤怒。但请记住,你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因此,家长应学会减压放松、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为孩子树立榜样。

 

结语

多动症不是孩子的错,它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道坎。作为家长,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看待孩子的行为、以理解的心态接纳他们的不同、以耐心的陪伴引导他们前行。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多动症孩子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理解和支持的成长环境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请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帮助孩子克服挑战实现健康成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