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1月17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骨关节炎:关节的“磨损”与“修复” - 数字报刊系统 胃炎犯了?中西医联手来帮忙 双相情感障碍的相关知识 骨关节炎:关节的“磨损”与“修复” 胆道梗阻,胆汁“堵车”了咋办?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骨关节炎:关节的“磨损”与“修复”

作者:河池市人民医院 蒙灵峰

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风湿免疫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关节炎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骨关节炎主要累及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导致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等症状。本文将介绍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以及预防保健措施。

一、骨关节炎概述

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年龄、性别、肥胖、遗传等因素有关。骨关节炎的症状包括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等,其中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骨关节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二、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其中,年龄是骨关节炎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软骨逐渐退化,导致关节间隙变窄,从而引发骨关节炎。此外,肥胖也是骨关节炎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肥胖会增加关节负重,加速关节磨损,从而促进骨关节炎的发生。遗传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骨关节炎的发病。

三、骨关节炎的诊断与评估

1. 诊断方法

骨关节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其中,X光是诊断骨关节炎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X光可以显示关节间隙狭窄、骨质增生和软骨下骨硬化等骨关节炎的特征性改变。此外,MRI和关节镜检查也是骨关节炎常用的诊断方法。

2. 评估标准

骨关节炎的评估主要包括疼痛程度和关节功能两个方面。疼痛程度可以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或数字评分法(NRS)等评估。关节功能可以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或关节活动度等评估。通过评估,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四、骨关节炎的治疗

1. 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是骨关节炎治疗的基础,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助行器具等。物理治疗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肌肉力量,从而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康复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减轻关节疼痛和僵硬症状。助行器具如手杖、拐杖等可以减轻关节负重,缓解疼痛症状。

2.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骨关节炎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非甾体消炎药、关节软骨保护剂、糖皮质激素等。非甾体消炎药可以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如布洛芬等。关节软骨保护剂可以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和再生,如硫酸软骨素等。糖皮质激素可以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和抑制骨质增生,但长期使用容易引起骨质疏松等副作用,应慎用。

3.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骨关节炎治疗的最后选择,包括关节镜清理术、关节置换术等。关节镜清理术可以清除关节内的炎症因子和增生骨质,减轻疼痛症状。关节置换术可以纠正关节畸形、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五、骨关节炎的预防与保健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维护关节健康。

2. 减轻体重:肥胖会增加关节负担,导致关节磨损和疼痛。保持适当的体重有助于减轻关节压力。

3. 合理使用关节: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减少关节负重和磨损。合理安排活动和休息时间,减轻关节负担。

4. 预防骨质疏松症:保持适量的钙质摄入和进行适当的运动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从而降低骨关节炎的发病率。

5. 注重关节保暖:避免关节受寒,可以减轻疼痛和僵硬症状。

6. 规律锻炼: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减轻关节疼痛和僵硬症状。

7.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关节健康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并干预潜在问题。

六、骨关节炎的康复与功能锻炼

1. 关节活动度训练:通过进行关节屈伸、旋转等运动,可以保持关节灵活性和正常功能。

2. 肌力训练:通过增强肌肉力量,可以提高关节稳定性,减轻关节负担。

3. 平衡训练:通过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可以减少跌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4. 游泳、散步等有氧运动:这些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耐力,有助于缓解骨关节炎症状。

5. 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电疗等物理治疗方法,可以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等。

6. 瑜伽、太极等放松性运动:这些运动可以缓解身心压力、增强身体柔韧性,有助于骨关节炎患者的身心健康。

在进行康复与功能锻炼时,患者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避免过度劳累和损伤。同时,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与功能锻炼,以确保安全和效果。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