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06月28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非自杀性自残,电休克治疗或成新解法 - 数字报刊系统 新生儿脐炎护理常识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 非自杀性自残,电休克治疗或成新解法 腰间盘突出,中医来救急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非自杀性自残,电休克治疗或成新解法

作者: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黄飔勰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我们时常会听到关于非自杀性自残(NSSI)的新闻。这种看似极端的行为,实则隐藏着复杂的心理因素。NSSI,简而言之,是指个体在没有自杀意图的情况下,故意对自己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如切割、烧伤、撞击等。这些行为不仅给个体带来了身体上的痛苦,更在心理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

然而,对于NSSI的治疗,我们似乎总是捉襟见肘。传统的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症状,但往往难以根治。此时,一种名为电休克治疗(ECT)的方法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它或许能为NSSI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一、深入了解非自杀性自残(NSSI)

1. NSSI的常见形式及其影响

NSSI的行为形式多种多样,从轻微的刮擦、抓挠到严重的切割、烧伤,甚至有人使用锐器刺入自己的身体。这些行为看似触目惊心,但背后的心理动机却复杂多样。有些人通过自残来寻求疼痛带来的快感,有些人则是为了缓解内心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NSSI行为对个体的影响是深远的。除了身体上的伤害外,它还会对个体的心理、生理和社交功能造成严重的损害。长期的自残行为可能导致个体对疼痛的耐受性增加,甚至出现疼痛依赖的现象。同时,自残行为还可能引发自卑、羞耻等负面情绪,影响个体的社交能力和生活质量。

2. NSSI的成因与风险因素

NSSI的成因复杂多样,包括心理、生理和社会等多个方面。从心理层面来看,情绪调节困难、自我认同问题、人际关系困扰等都可能成为自残的诱因。此外,一些个体可能存在着认知偏差或人格障碍,导致他们更容易采取自残行为来应对压力和挑战。

在风险因素方面,家庭环境、社会压力等都可能对NSSI行为产生影响。例如,家庭暴力、亲子关系紧张、缺乏社会支持等都可能增加个体出现自残行为的风险。

3. 现有NSSI治疗方法及其局限性

目前,针对NSSI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心理治疗通过帮助个体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情绪调节和应对压力的能力来缓解症状。然而,心理治疗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见效,且对于某些个体来说可能效果有限。

药物治疗则通过调节大脑神经递质的平衡来缓解NSSI症状。然而,药物治疗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药物副作用较大,可能对个体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其次,药物治疗往往难以根治NSSI症状,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最后,药物治疗还可能引发药物依赖和滥用等问题。

二、电休克治疗(ECT)的原理与应用

1. ECT的基本原理与操作过程

电休克治疗(ECT)是一种通过电流刺激大脑产生短暂的全身性抽搐来改变大脑神经递质平衡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使用特殊的电极放置在患者的头部两侧,并通过短暂的电流刺激来诱发抽搐。抽搐过程通常持续数秒至数十秒不等,随后患者会进入短暂的昏迷状态。在苏醒后,患者可能会感到头痛、恶心等不适症状,但这些症状通常会在数小时内逐渐消失。

ECT的原理在于通过电流刺激大脑皮层产生广泛的神经元放电活动,从而改变大脑神经递质的平衡。这种改变有助于缓解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症状,进而减少NSSI行为的发生。

2. ECT在精神心理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ECT在精神心理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历史悠久,尤其在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等疾病的治疗中表现出了显著的疗效。通过ECT治疗,许多患者能够迅速缓解抑郁症状、恢复正常的情绪状态和生活功能。同时,ECT治疗还具有起效快、疗效稳定等优点,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NSSI的治疗中,ECT也展现出了一定的潜力。一些研究表明,ECT能够有效缓解NSSI患者的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症状,减少自残行为的发生。此外,ECT还能够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社交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ECT治疗NSSI的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开始关注ECT在NSSI治疗中的应用。这些研究通常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等方法,来评估ECT的疗效和安全性。一些研究结果表明,ECT能够显著减少NSSI患者的自残行为频率和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ECT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也得到了保障,患者很少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

除了实证研究外,一些真实的案例分析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例如,某位年轻女性因长期遭受家庭暴力,而出现严重的NSSI行为。在经过多次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后,她的症状并未得到明显改善。然而,在接受了几次ECT治疗后,她的自残行为明显减少,情绪状态也得到了显著改善。这个案例让我们看到了ECT在NSSI治疗中的潜力和希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