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06月21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如何为婴幼儿建立全面的流感防护圈 - 数字报刊系统 如何有效防治楔状缺损 如何为婴幼儿建立全面的流感防护圈  怎么处理化疗药物外渗 当沐浴致命风险来临时该如何自救?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为婴幼儿建立全面的流感防护圈

作者:柳州市城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钟祥海


 

随着全球趋势的发展,我们注意到今年初春流感呈现出“强势回归”的态势,达到了近五年来的最高流行水平。与此同时,新冠疫情的管控放开以及人们预存免疫力的普遍下降,使得未来流感存在大流行的隐患。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着多种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风险,免疫力相对较低的婴幼儿群体可能处于更高的风险之中。为了降低婴幼儿面临流感和新冠的双重风险,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为孩子们建立一个全面的保护圈。

 

秋冬季节的呼吸道病毒感染风险

 

秋冬季节,随着天气逐渐转冷,呼吸道病毒感染往往会激增。在北半球地区,人类的季节性流行性感冒(流感)病例通常在每年10月左右开始上升,并在次年1月或2月达到高峰。过去几年,新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流感的传播,这可能是由于实施了公共卫生和社会措施等原因。然而,这也意味着在过去几年里,很少有人接触到正在传播的流感病毒,导致人群对流感的自然免疫力水平可能较低。

 

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我国面临着流感和新冠叠加流行的双重风险。这种双流行风险使得接种疫苗和采取公共预防措施变得更加重要。对于部分儿童来说,尽管目前还没有适用于他们的新冠疫苗,但接种流感疫苗仍然是预防流感的最佳保护措施。

 

流感疫苗的重要性与接种策略

 

为婴幼儿接种流感疫苗可能有助于降低流感的总体传播力。因此,在流感季节来临之前,及早进行流感疫苗接种是至关重要的。对于6月龄以下的婴儿,由于他们自身还不能接种流感疫苗,因此需要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

 

早在2014年,美国儿科学会就提出了“茧计划”。这一计划的核心理念是为高危儿童的密切接触者接种流感疫苗,以降低儿童的感染风险。根据该计划,所有高风险儿童、5岁以下(特别是6月龄以内)婴幼儿的家庭接触者以及家庭外照料者都应推荐接种流感疫苗。

 

因此,对于6月龄以内的婴儿,宝妈们应及时安排全家接种流感疫苗,为宝宝构建一个安全的保护圈。当宝宝满6月龄后,也应及时预约并接种流感疫苗。对于6至35月龄的宝宝们,同样需要全家接种疫苗,以更好地保护他们免受流感的侵袭。

 

选择适合的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在全球范围内已有70多年的使用历史,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充分验证和广泛认可。目前市场上的三价疫苗和四价疫苗均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对流感具有显著的保护效果。

 

在选择流感疫苗时,家长们可以考虑国际品牌的疫苗。这些疫苗适用于3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以及6至35月龄的婴幼儿。它们的接种慎用禁忌相对较少,适用范围广,能够提供强效保护。同时,这些疫苗的价格也相对亲民,是孩子和家长们的明智之选。

 

其他预防措施

 

在婴幼儿流感防护方面,除了及时接种流感疫苗之外,家长们还可以采取以下多种预防措施,以降低宝宝感染流感的风险。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个人卫生是预防流感传播的第一道防线。家长们应教导并监督孩子们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公共物品或触摸脸部之前。使用温和的肥皂和水,彻底清洁双手至少20秒。

 

2. 定期清洁和消毒家居环境

家居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对于防止病毒传播非常重要。家长们应定期使用稀释的漂白水或专用的清洁剂,对家中常接触的物体和表面进行清洁和消毒,如门把手、桌面、玩具、手机、键盘等。

 

3. 避免拥挤场所

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带婴幼儿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如购物中心、电影院等。这些场所人员密集,空气流通性差,增加了病毒传播的风险。如果必须外出,尽量选择在非高峰时段,并给宝宝佩戴口罩。

 

4. 营养与休息

保证婴幼儿获得均衡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以增强其免疫系统功能。多给宝宝提供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避免过度依赖加工食品。

 

5. 增强宝宝的体质

适当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宝宝的体质和免疫力。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带宝宝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

 

总结

 

面对未来流感可能的大流行隐患,家长们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为婴幼儿建立全面的保护圈。通过及时接种流感疫苗、采取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以及其他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婴幼儿感染流感的风险。同时,我们也要密切关注流感和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最新动态和防控指南,以便及时调整我们的防护策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