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03月29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噪声性耳聋的自救与预防 - 数字报刊系统 噪声性耳聋的自救与预防 警惕放在杯子里的“夺命”牙签 妇科B超能查啥?异常情况知多少? 体癣与养宠物有关系吗?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噪声性耳聋的自救与预防

作者:柳州市工人医院 覃裕洁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噪声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安静!好像变成了生活里的奢侈品,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被各种各样的噪声影响着,久而久之,也被迫接受了这样的环境。但是,长期的噪声暴露可能导致噪性耳聋,那么,什么是噪声性耳聋,如何预防噪声对听力的损害,处于噪声环境又如何自救呢?

什么是噪声性耳聋?性耳聋是一种常见的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多因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导致的听力损失,其特点为渐进性听力减退初期表现为听力敏感度及分辨率下降,暂时性听阈升高,远离噪声后可逐渐恢复;若继续在持久强烈的噪声下,可出现听觉疲劳,甚至听力损伤,不易恢复。并伴有耳鸣、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减退、反应迟钝、心情抑郁、血压升高、消化不良等全身症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

如何判断噪声?例如,日常安全音量水平是低于85分贝,正常的对话一般在60分贝左右,立体声耳机里的声音可以达到100分贝,参加摇滚音乐会、蹦迪、建筑工地冲击钻使用时的噪声一般都在100分贝以上。造成听力损失的主要因素是噪声强度,强度越大,听力损失出现越早、越严重;同等强度下,高频噪声较低频噪声损害大;每天暴露于噪声中的时间越长,损害越大;但个体对噪声的敏感性差异也很大,可能与遗传、机体的生理生化代谢有关。

噪声是潜伏在我们身边的“听力杀手”: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的娱乐噪声,是最容易让我们忽略的,比如一些娱乐场所和商业经营活动中的设施、设备所产生的噪声污染,戴耳机听音乐等。其次是社会生活噪声,建筑施工中的噪声、交通车流的噪声、以及居民生活中各种防不胜防的噪声,都给我们带来困扰。工作中,职业噪声让劳动者的身心安全与健康得不到保障,有效的控制职业噪声,不仅能够保护劳动者的听力不受损害,同时也能消除安全隐患,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

处于噪声环境又如何自救呢?远离噪声,不接触是最好的治疗,是预防噪性耳聋的关键。如果您必须在噪声环境中工作或生活,应尽量采取防护措施,如使用耳塞、耳罩等隔音设备,控制每天暴露于噪声环境的时间,是保护听力的有效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选择安静的场所活动,如图书馆、森林公园,让耳朵得到充分的休息同时,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减轻噪声对听力的损害一旦发生急性声损失,最好在3天内及时就医,进行听力测试是关键!通过听力学评估后,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治疗和用药

性耳聋的预防有哪些方面?首先应提高公众对听力保护的认知,通过媒体、医疗机构等渠道,普及听力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噪声对听力的危害;其次要做好个人预防,建议使用的耳机最好选头戴式,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不要超过60分贝,连续听要小于60分钟,尽量不要在地铁、公交车等嘈杂环境下戴耳机听音乐,避免过度使用导致听力损伤。同时,政府应加强对噪声源的管理,限制噪声的排放,加强对公共场所的噪声治理,如对娱乐场所、商场等进行降噪设计或规定。有噪声污染的企业要高度重视噪声对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积极进行技术革新,防噪隔音,对噪声作业工人加强健康教育,工作中佩戴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等,提高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定期进行听力检查与评估,及时发现听力下降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保护听力健康对我们每个人都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对我们的社交和心理健康产生深远影响。通过了解噪性耳聋的这些自救与预防的小知识,帮助我们提高对安全用耳的意识;通过谨慎用耳和听力保健,从而达到终身保持良好听力的目的。期望在未来,我们看到更多的科技创新,在听力保护领域应用。随着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等技术的发展,有望开发出更先进的听力保护设备和治疗方法。

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听力损失会严重影响社会交往和生活质量。希望我们都能主动关注自身健康,通过“安全用耳”来降低听力损失的风险。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全民对安全用耳的意识,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