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03月29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清洁间歇导尿助脑卒中患者摆脱尿管依赖 - 数字报刊系统 清洁间歇导尿助脑卒中患者摆脱尿管依赖 乳腺肿物微波消融术前准备及手术过程 吲哚布芬与阿司匹林有哪些不同 儿童长身高的秘密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洁间歇导尿助脑卒中患者摆脱尿管依赖

作者:广西桂东人民医院 陈红华

脑卒中患者有时会导致尿失禁或排尿障碍。对于这类患者,医生通常会选择导尿来帮助他们排尿。清洁间歇导尿是一种将无菌导尿管插入膀胱引出尿液的方法,它不仅可以使膀胱规律充盈和排空,还能减少泌尿系感染的风险,保护肾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详细介绍清洁间歇导尿的优势、操作步骤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清洁间歇导尿的优势

 

相比于留置尿管,清洁间歇导尿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1. 降低感染风险:由于留置尿管长期留在体内,容易引发泌尿道或尿路感染。而清洁间歇导尿是定期进行的,并且每次导尿后都会清洁尿道口,因此有效降低了感染的风险。

2. 保持膀胱功能:留置尿管可能导致膀胱长期处于无功能状态,使膀胱肌肉萎缩,影响患者自行排尿的能力。而清洁间歇导尿可以保持膀胱的正常功能,有助于恢复患者自主排尿的能力。

3. 提高生活质量:通过规律的清洁间歇导尿,患者可以摆脱长期依赖尿管的生活,减少因尿管带来的不适和尴尬,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二、清洁间歇导尿的操作步骤

 

清洁间歇导尿需要患者及家属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所需材料:包括手套、棉签、尿壶和导尿管(冬季需注意保暖)。

2. 为患者提供隐私:在操作过程中,要尊重患者的隐私,让他们感到安全和舒适。

3. 进行手卫生:在操作前,要先对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并带好手套。

4. 准备导尿管:打开导尿包装,预润滑尿管,将润滑液涂抹于接近尿管尖的位置,注意手不要碰到导尿管。

5. 清洁尿道口:用无菌纱布蘸取无菌生理盐水,清洁尿道口及周围皮肤。对于男性患者,要推开包皮进行清洁。

6. 导尿:将床头摇高30-45°,提起阴茎与腹部呈45度夹角。插入导尿管18-20cm时回退包皮。将导尿管插入患者的尿道中顺利进入膀胱内见尿液流出再插入1-2cm。操作者动作应轻柔如果在操作的过程中患者有任何不适请及时告知。

7. 观察尿液排出情况:观察尿液的颜色、气味和量检查是否有异常情况。

8. 完成导尿:当小便成点滴状时再拔出1cm这样做能更干净的排空膀胱。小便排干净后将导尿管拔除平行反折拔出尿管丢进垃圾桶内再用棉签清洁尿道口。

9. 饮水计划:为了保持规律的膀胱充盈和排空患者需要遵循一定的饮水计划。建议每天饮水量为1500-2000ml并在早6点至晚8点间进行合理分配。避免饮用茶、咖啡、含乙醇等利尿性饮料以免影响睡眠和导尿效果。

10. 手卫生至关重要:妥善处置用过的材料后,请务必再次进行手卫生,确保清洁,以维护个人和他人的健康。

 

三、注意事项

 

间歇导尿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操作,对于患者来说,正确的执行和注意事项的遵守至关重要。以下是进行清洁间歇导尿时,患者需要注意的六个关键事项:

1. 导尿前的清洁工作:在进行导尿之前,患者必须确保尿道口和双手的清洁。使用温和的清洁剂和清水彻底清洗,有助于降低感染的风险。

2. 防止尿管污染:在使用尿管时,务必避免尿管与手或其他物品接触。这样可以减少细菌和其他污染物进入尿道的机会。

3. 密切观察症状:患者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特别是尿液的颜色、气味和量。如果出现血尿、尿道口疼痛、尿液混浊或有异味等异常症状,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4. 遵循饮水和导尿计划:饮水和导尿的频率和时间应根据医护人员的建议进行。合理的饮水和导尿计划有助于维持膀胱的正常功能,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5. 家属的专业培训:如果患者在家中进行间歇导尿,家属应接受专业培训,熟悉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这可以确保导尿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6. 定期复查和评估:患者应定期返回医院接受复查和评估。这有助于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通过严格遵守这些注意事项,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并与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四、总结

 

清洁间歇导尿对于脑卒中患者摆脱尿管依赖至关重要。在进行导尿时,患者需注意保持尿道口和双手的清洁,避免尿管污染,并密切观察自身症状。遵循医护人员的饮水和导尿计划,家属也应接受专业培训以确保操作正确。定期复查和评估是不可或缺的,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遵循这些注意事项,患者能与医护人员合作,共同促进康复。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