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验是指通过血液化验、检查的方式,对血液中的细胞以及各种指标进行观察与分析,判断人体是否发生某些疾病的一种检查方式。在检查身体时,血常规检验很重要,其能够帮助人们很好的了解自己身体存在的问题,辅助医生判断人体的病情,并对治疗带来参考性意见。那么,血常规检验有什么作用呢?其注意事项又有哪些?
一、血常规指标
在血常规报告单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指标以及向上或向下的箭头。一般来说,血细胞的指标以及正常范围会标注出来,由于不同医院的检测方法有所差异,数据也会有所不同,报告单上会用箭头表示出血液指标是否符合正常的状态。当箭头向上时则表示高于正常范围,当箭头向下时则表示低于正常范围。当没有箭头时,则表示相关指标处于正常的范围。但是,血常规指标并不能够直接用于诊断疾病,因为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会有所差异,应当结合医生的综合判断才能够诊断疾病。
在血常规中,具有较为繁多的检验结果。其中最为主要的指标便是白细胞技术,中性粒细胞以及淋巴细胞的比例。白细胞具有吞噬病原体防御疾病的作用,如果体内的白细胞数量高于增长值,则说明人体可能会有炎症,中性粒细胞用于侦查体内是否有细菌入侵、如果数值增高,且多为细菌感染淋巴。除此之外,血常规报告单上红细胞用来反映机体供养的状态,而血小板则集中反映机体凝血功能状态。当提示血红蛋白升高时,会与患者的缺氧呕吐等问题有关,也可能是患有先天或后天的心肺疾病,如果血红蛋白偏低,则说明患者可能处于贫血或者失血的状态。当报告中提示血小板增多时,多与患者受感染以及炎症反应有关,血小板减少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急性系统性红狼疮斑等具有着密切的关联。但是,通过血常规指标却无法立即对疾病作出判断,必要时应当配合其他方面的检查以及病史综合进行判断。因此,在看到血常规检验单时,检查者不应当具有较大的心理压力。
二、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有血液病
血常规可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血液病。因为不同类型的血液疾病在血栓会检查时,所呈现出的细胞数量以及红细胞,白细胞等指标都完全不同,且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有贫血问题及贫血类型。患者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通过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等项目检查,观察血液是否正常判断患者是否有血液病,如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治疗。
三、帮助判断患者的病情
血常规检查可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的问题,因为贫血者会出现头晕、乏力、脸色苍白,甚至是晕厥的现象。因此,医生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可通过结果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问题,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疾病,且对患者的贫血症状予以针对性治疗。
四、血常规检验采血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血常规采血前,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进行宣传教育,如静脉采血的具体方法和相应的流程,医务人员在采血前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由于部分患者存在晕针与晕血等问题,医护人员应对这些问题进行特殊照顾,如采取仰卧位采血或一定的心理干预。在采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及时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留患者的面色和心理。必要时应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反应。
此外,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无需空腹。可以少量的喝水。但是,如果还需要进行其他的抽血检查时,则应当根据其他抽血项目的要求来进行准备。在进行血常规检查后,患者应当注意用棉球按压局部以便于止血,且不要揉出血的部位,防止该部位出现淤青的现象,并保持局部的皮肤处于清洁干燥的状态,一般抽血检查后不影响洗澡,洗澡后及时将这一部分的水渍擦干即可。
因此要想确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应当前往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查,以帮助医生更好地根据检查结果了解人体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异常情况时,则需要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与交流,并采取可行性策略,深入进行下一步的治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