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12月27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异位妊娠,宝宝“迷路”了怎么办? - 数字报刊系统 女性的健康杀手——卵巢早衰 过敏性紫癜:皮肤上的“红点”警报 异位妊娠,宝宝“迷路”了怎么办? 意外伤害,第一时间该如何应对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异位妊娠,宝宝“迷路”了怎么办?

作者:崇左市宁明县人民医院 黎媛


 

在生命的奇妙旅程中,每个新生命的到来都承载着家庭的希望与梦想。然而,有时这个旅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比如当宝宝“迷路”,在错误的地方开始成长时,这就被称为异位妊娠。异位妊娠,虽然不常见,却是一种需要紧急处理的医疗状况。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让大家了解异位妊娠的基本知识、识别方法以及应对措施,确保每位准妈妈都能及时得到帮助,守护好自己和宝宝的健康。

 

异位妊娠是什么?

 

异位妊娠,简单来说,就是怀孕的位置不对。正常情况下,受精卵会在女性的子宫腔内着床并发育成胎儿。但如果受精卵“走错了路”,在子宫以外的任何地方着床,比如输卵管、卵巢、宫颈甚至腹腔,就被称为异位妊娠。其中,输卵管妊娠最为常见,所有异位妊娠的90%95%

 

为什么会发生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的发生,往往与一些因素有关:

 

输卵管炎症:这是最主要的原因。炎症可能导致输卵管狭窄或堵塞,影响受精卵的正常通行。

过往手术史:如盆腔手术、剖宫产等,可能改变生殖器官的结构,增加异位妊娠的风险。

生殖器官异常:比如输卵管过长、弯曲或发育不良。

其他因素:包括使用宫内节育器、服用某些避孕药失败、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等。

 

异位妊娠有哪些症状?

 

异位妊娠的早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但随着胚胎的发育,以下症状会逐渐显现:

 

停经:大多数患者会有停经史,通常持续12个月。

腹痛:这是最典型的症状,通常表现为一侧下腹部的隐痛或突然剧烈疼痛,疼痛可能随着活动或排便而加剧。

阴道出血:出血量可能不多,呈点滴状,容易被误认为是月经来潮或月经不调。

其他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肩部疼痛、晕厥甚至休克,尤其是当异位妊娠破裂导致大量内出血时。

 

如何诊断异位妊娠?

 

如果你怀疑自己可能有异位妊娠,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医生会通过以下方式来确定诊断:

 

血HCG检测:测量血液中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异位妊娠时HCG水平通常低于正常宫内妊娠。

超声检查: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可以观察到胚胎的位置,确认是否在子宫内。

临床症状和病史:医生会详细询问你的月经史、孕产史、避孕措施等,结合体征和检查结果作出判断。

 

异位妊娠该怎么治疗?

 

异位妊娠的治疗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年龄、生育需求等因素,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

 

手术治疗:

对于大多数异位妊娠,尤其是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手术是最常见的选择。它创伤小、恢复快,既能清除异位妊娠组织,又能尽量保留生育能力。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开腹手术。

 

非手术治疗:

对于早期、未破裂、胚胎活力低下的异位妊娠,可以考虑药物治疗,如使用甲氨蝶呤等药物来终止胚胎发育。期待治疗则适用于病情稳定、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患者,通过密切观察等待自然流产。

 

如何预防异位妊娠?

 

虽然异位妊娠无法完全预防,但以下几点可以降低风险:

 

及时治疗炎症:如果有盆腔炎等妇科疾病,应及时就医,彻底治疗。

科学避孕:选择适合自己的避孕方法,减少意外怀孕的机会。

保持个人卫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定期体检:特别是对于有异位妊娠史、不孕史或盆腔手术史的女性,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包括超声检查和宫颈涂片检查。

谨慎使用辅助生殖技术:如果需要通过辅助生殖技术怀孕,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异位妊娠对宝宝的影响

 

异位妊娠直接影响的是胚胎的生存环境,因此:

 

及时治疗:如果异位妊娠能在早期被发现并妥善处理,通常不会对未来的生育造成太大影响,也不会影响宝宝的健康。

延误治疗:如果未能及时发现或处理,异位妊娠可能导致胚胎死亡、流产,甚至因大出血威胁母体生命。长期来看,还可能影响输卵管功能,增加再次异位妊娠的风险。

 

结语

 

异位妊娠虽然是一个让人担忧的话题,但只要我们对它有足够的认识,就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和宝宝的健康。记住,任何关于怀孕的不寻常症状都不应被忽视,及时就医是关键。希望通过这篇科普文章,能让更多的女性了解异位妊娠,学会自我保护,让每一次怀孕都能成为一段美好的旅程。

 

在孕育生命的道路上,每一步都值得我们小心呵护。愿每位准妈妈都能顺利迎接健康宝宝的到来,享受为人母的喜悦与幸福。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