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01月05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新生儿黄疸:健康宝宝的黄色警报 - 数字报刊系统 儿童支原体肺炎的预防与治疗 超声波的生物效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新生儿黄疸:健康宝宝的黄色警报 早防早治肝硬化失代偿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生儿黄疸:健康宝宝的黄色警报

作者:黄静梅 梧州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它指的是新生儿皮肤和巩膜出现黄色染色。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宝宝体内胆红素水平过高所引起的。新生儿黄疸可以影响宝宝的健康和发育,因此需要及时识别和治疗。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黄疸的病因、症状、预防、护理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种疾病。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和症状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胆红素生成过多:新生儿在出生后的前几周内,胆红素生成较多,而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有限,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发黄疸。

2. 肝功能不成熟: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有限,容易导致胆红素在体内蓄积,引发黄疸。

3. 其他因素:如早产、感染、缺氧、母乳喂养等也可能导致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主要包括皮肤和巩膜黄染,以及粪便颜色改变等。具体症状如下:

 

1. 皮肤黄染:首先出现在面部,随后蔓延至躯干和四肢。

2. 巩膜黄染:眼白部分呈现黄色。

3. 粪便颜色改变:由正常的黄色变为浅黄或白陶土色。

4. 其他症状:如呕吐、精神状态不佳等,但并非所有患儿都会出现这些症状。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和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措施

1. 预防孕期湿热侵袭:孕妇在孕期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生活环境干燥卫生,避免湿热环境,以免湿邪侵入体内,累及胎儿,导致出生后出现新生儿黄疸。

2. 合理饮食:孕妇在孕期要合理饮食,保持营养均衡,避免过度食用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减少对脾胃的损伤,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

3. 定期产前检查:孕妇在孕期要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导致新生儿黄疸的因素,如早产、感染、缺氧等问题,预防黄疸的发生。

4. 注意观察宝宝的变化:新生儿出生后,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面色、精神状态、食欲、大便等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

1. 保持宝宝皮肤清洁干燥:宝宝的皮肤要保持清洁干燥,避免破损感染,特别是肚脐和臀部等部位要注意护理,防止感染引起黄疸。

2. 合理喂养:母乳喂养的母亲应保持合理饮食,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同时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促进宝宝的新陈代谢。

3.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症状变化,如皮肤黄染、巩膜黄染、粪便颜色改变等,及时与医生沟通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4. 及时就诊:如果宝宝出现新生儿黄疸的症状,如皮肤黄染、巩膜黄染、粪便颜色改变等,要及时就诊,接受科学合理的治疗。

5. 心理支持:对于有黄疸的宝宝,家长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帮助宝宝建立积极的心态和生活态度,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光照疗法、药物治疗、换血疗法等。

 

1. 一般治疗:通过保暖、纠正缺氧、酸中毒、维持内环境稳定的方法来促进新生儿黄疸的消退,同时避免使用一些可能诱发或加重黄疸的药物,如磺胺类、水杨酸盐、维生素K、吲哚美辛等。

2. 光照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方法,未结合胆红素在光照下转变为水溶性的异构体胆红素和光红素,从胆汁和尿液中排泄。波长为420-470nm的蓝光照射效果最好,绿光、日光灯和太阳光也有一定效果。轻中度黄疸可行单面光疗或光纤毯光疗,严重黄疸者需双面光疗。

3.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肝酶诱导剂、白蛋白、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等药物进行治疗,这些药物可以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缓解黄疸症状。

4. 换血疗法:对于确诊为血型不合型溶血病或者黄疸水平增高明显的患儿,在必要时需要进行换血疗法,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这是治疗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

5. 其他:如果明确是母乳性黄疸,必要时可以停母乳。

6. 注意事项:在治疗期间,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和病情变化,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共同促进患儿的康复。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对新生儿的健康和发育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及时识别和治疗新生儿黄疸至关重要。家长应了解黄疸的病因和症状表现,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如发现黄疸症状,应立即就医并接受科学合理的治疗。通过医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的风险,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