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01月05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胎膜早破后的紧急处理 - 数字报刊系统 带状疱疹疫苗科普知识 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 胎膜早破后的紧急处理 胃食管反流病的原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胎膜早破后的紧急处理

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陆燕芳

 引言

 胎膜早破,也称为“破水”,是指在胎儿尚未足月时,胎膜因各种原因破裂,导致羊水流出。这是一种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对母婴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及时识别和处理胎膜早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详细介绍胎膜早破的识别、原因、风险以及紧急处理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胎膜早破的识别与诊断

 1.胎膜早破的典型症状是孕妇突感有较多液体从阴道流出,有时可混有胎脂和胎粪。此时,孕妇应保持平卧,抬高臀部,避免活动,以减少羊水流出和脐带脱垂的风险。

 2.在诊断方面,医生会通过妇科检查观察到羊水从宫口流出。此外,医生还可以使用试纸检测阴道分泌物,如果试纸变蓝,则提示胎膜早破。为了与其他症状进行鉴别,如尿液、阴道分泌物、漏尿等,医生可能会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胎膜早破的原因及风险

 1.胎膜早破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包括生殖道感染、羊水过多、多胎妊娠、宫颈内口松弛等。这些原因可能导致胎膜承受过大压力或感染,从而引发破裂。

 2.胎膜早破对母婴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包括早产、脐带脱垂、胎盘早剥、感染等并发症。早产是指胎儿在37周之前出生,可能导致胎儿发育不全、呼吸困难、感染等问题。脐带脱垂是指脐带从宫颈口脱出,可能导致胎儿窒息。胎盘早剥是指胎盘在胎儿出生前从子宫壁剥离,可能导致出血和感染。因此,及时识别和处理胎膜早破对于保障母婴健康至关重要。

 胎膜早破的紧急处理

 1. 保持平卧:孕妇应保持平卧姿势,抬高臀部,避免活动,以减少羊水流出和脐带脱垂的风险。同时,保持外阴清洁,使用干净的卫生巾或护垫,避免感染。

 2. 监测生命体征:孕妇应定期监测体温、心率、血压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如果出现发热、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3. 预防感染:医生会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孕妇应遵医嘱按时用药,同时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

 4. 抑制宫缩:为了延长孕周,医生可能会给予药物抑制宫缩。孕妇应遵医嘱按时用药,同时注意观察宫缩情况,如出现频繁宫缩或疼痛加重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5. 促胎肺成熟:对于未足月的胎膜早破,医生可能会给予药物促进胎儿肺成熟,以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风险。孕妇应遵医嘱按时用药,同时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评估胎儿情况。

 6. 终止妊娠:如果病情严重或出现并发症,医生可能会考虑终止妊娠。此时,孕妇应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选择合适的方式分娩,以保障母婴安全。

 预防措施与注意事项

 1. 定期产检: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以便医生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通过定期检查,医生可以评估孕妇的身体状况和胎儿的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风险因素。

 2.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孕妇应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保持心情愉悦。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此外,保持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也有助于降低早产的风险。

 3. 注意个人卫生:孕妇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用品,以免破坏阴道的自然防御机制。同时,避免性生活过于频繁或不洁性行为,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4. 及时就医:如果孕妇出现阴道流水、腹痛、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检查和治疗。不要自行诊断或延误治疗时机,以免对母婴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常见问题解答

 1. 胎膜早破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吗?

 答:胎膜早破可能导致早产,早产儿可能会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黄疸、低血糖等并发症,因此需要密切关注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如果发生胎膜早破,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以保障母婴安全。

 2. 胎膜早破会影响孕妇的健康吗?

 答:胎膜早破可能引起孕妇的感染、胎盘早剥、出血等并发症,因此需要密切关注孕妇的健康状况。如果孕妇出现发热、腹痛、出血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检查和治疗。

 3. 胎膜早破后应该如何护理?

 答:胎膜早破后,孕妇应保持平卧,抬高臀部,避免活动,以减少羊水流出和脐带脱垂的风险。同时,保持外阴清洁,使用干净的卫生巾或护垫,避免感染。定期监测体温、心率、血压等指标,注意观察宫缩情况,遵医嘱按时用药。

 4. 如何预防胎膜早破的发生?

 答:预防胎膜早破的发生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定期产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等。此外,及时治疗生殖道感染、控制孕期体重、避免吸烟和饮酒等也有助于降低胎膜早破的风险。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