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病毒是一种特殊的感染人类的病原体,通过飞沫或者接触传播,病毒会在人体脊髓后神经或者颅内神经内长期潜伏,当患者进入特殊环境下会被激活,病毒大量复制并沿着人体感觉神经运输到表皮,进而引起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持续数月或更久。
带状疱疹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手段,疫苗可以帮助提高人群的免疫力,预防病毒感染和疾病的发生。尤其对于年龄较大、免疫功能较弱的人群,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可以显著减少发病率和并发症的风险。
带状疱疹症状
一旦患者发病后,通常会在身体单侧,比如:胸部,背部等位置出现沿着皮肤神经呈带状分布的群集疤疹。当病症发展至中后期,疱疹分布区域会出现剧烈疼痛,其疼痛种类具有多元化,通常表现为抽搐痛、跳痛,甚至还会伴有烧灼痛等。
此外,带状疱疹即使治疗后仍然会出现后遗症。比如:神经功能损坏、肢体无力、神经损坏、膀胱功能障碍等,并且该后遗症状时间较长, 30%-50%的患者其病程持续超过1年,部分患者的病程可达到10年之久。
带状疱疹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但各地区的发病率有所不同,年龄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带状疱疹的风险也增加。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老年人、免疫系统受损者和患有某些疾病的人,更容易患上带状疱疹。
根据研究,全球每年约有100万到200万人患上带状疱疹。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最高,在某些高危人群中,如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发病率可能更高。
带状疱疹疫苗的种类及接种注意事项
1.疫苗的种类
国内所使用的带状疱疹疫苗为进口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又被称为cho细胞疫苗,该疫苗属于非免疫规划疫苗。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在接种该疫苗后,患者自身能够同时产生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而在初次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10年后,患者身体内的细胞免疫水平是接种前的3.5倍;体液免疫水平是接种前的6倍,由此可见,该疫苗对于国内人群预防带状疱疹具有较高的效果。
此外,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不会受到年龄增长的限制和约束,其中大于50岁的疫苗接种者疫苗有效率为95.6%;大于70岁的疫苗接种者疫苗有效率为94.7%,根据相关数据可知,疫苗的效率不会受到接种者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国际上使用的带状疱疹活疫苗包括Zostavax和Shingrix。
Zostavax是早期上市的疫苗,适用于50岁及以上的成人;Shingrix是一种新一代的带状疱疹疫苗,对于50岁及以上的成人提供更高的保护效果。
带状疱疹亚单位疫苗(Zoster Vaccine Recombinant)含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表面抗原。目前,国际上使用的带状疱疹亚单位疫苗包括Shingrix和Shingrix II,Shingrix是一种重组疫苗,适用于50岁及以上的成人。
2.接种群体
由于该病的发病特点,疫苗主要适用于50岁以上的人群,不适用于预防原发性水痘、治疗已经出现的带状疱疹症状以及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
疫苗在接种时,应保证至少接种2剂,并且第2剂要在第1剂接种后2-6个月进行,以保证疫苗的接种效果;接种时要选择肌肉注射,并且注射部位在上臂三角肌区域。
3.注意事项
感冒等轻微细菌感染无需推迟接种,但患有严重发热疾病的群体应推迟接种,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或者具有凝血功能障碍或紊乱的患者,应谨慎选择是否接种。
在接种群体中,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由于自身身体素质的影响,患有带状疱疹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2-9倍,该人群要尽可能接种带状疱疹疫苗,这是因为所引进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是非活重组亚单位疫苗,所以免疫功能低下并不是接种的禁忌内容,根据相关数据和研究信息表明,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艾滋病、实体肿瘤的患者群体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后,自身均可产生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