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01月19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面瘫的针灸治疗:找回你的“面子” - 数字报刊系统 面瘫的针灸治疗:找回你的“面子” 超声检查带你揭开宫外孕的神秘面纱 ICU谵妄病人的“奇幻之旅” 胃溃疡:疼痛与舒适的和谐共生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面瘫的针灸治疗:找回你的“面子”

作者:梧州市龙圩区中医医院 李英燕

 面瘫,也称为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的瘫痪和表情的丧失。这种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貌,还可能导致心理障碍和社会隔离。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在面瘫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针灸治疗面瘫的原理和方法,帮助患者找回自信和笑容。


 面瘫成因及分类

 

 面瘫的主要成因包括病毒感染、创伤、神经炎症等。其中,贝尔面瘫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如流感、带状疱疹等。中枢性面瘫则是由脑部疾病或损伤引起的,如中风、脑肿瘤等。面瘫的诊断主要依据症状和体征,如面部肌肉的瘫痪、表情的丧失、眼睑下垂等。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和恢复功能至关重要。

 

 针灸治疗面瘫的基本原理

 

 针灸治疗面瘫的基本原理主要基于经络理论和神经调节机制。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面瘫的治疗中,针灸可以刺激面部神经和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再生,从而缓解面部肌肉的瘫痪和表情的丧失。同时,针灸还可以调节患者的整体状态,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复发。

 

 针灸治疗面瘫的具体方法

 

 针灸治疗面瘫的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选取适当的穴位:常用的穴位包括地仓、颊车、合谷等。这些穴位位于面部和手部,具有调节面部神经和肌肉的作用。

 2. 针具的选择与消毒:针灸治疗需要使用针具,因此针具的选择和消毒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应选择质量可靠、材质安全的针具,如不锈钢针具。在使用前,应对针具进行严格消毒,以避免感染风险。

 3. 患者体位选择:患者取卧位或坐位,保持舒适和放松。

 4. 进针方法:针灸医师用刺手拇、食指持针,中指指腹紧靠穴位,用手指的力量将针尖捻转刺入皮肤。进针后,用押手配合刺手以搓转的方法将针向深层捻转刺入,达到一定深度。

 5. 针刺强度与时间:针刺强度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选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一般来说,每次针灸治疗的时间为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6. 行针与留针:在留针期间,医生可能会进行行针,即捻转法或提插法,以加强刺激和提高疗效。行针后,将针留在穴位内一段时间,以便持续刺激和调节气血运行。

 

 7. 出针方法:出针时,医生会用消毒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出针后,患者应注意保暖和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中。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治疗面瘫应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在选择针灸治疗时,患者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和专业医生进行治疗。

 

 针灸治疗面瘫的优势与局限性

 

 针灸治疗面瘫具有以下优势:非侵入性、副作用小、效果显著等。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可以避免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和风险。同时,针灸还可以调节患者的整体状态,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复发。然而,针灸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针灸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如孕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等应慎用或禁用。其次,针灸治疗的疗程较长,需要患者耐心配合和坚持。同时,针灸治疗的效果也受到医生经验和操作水平的影响。因此,在选择针灸治疗时,患者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和专业医生进行治疗。

 

 预防面瘫及日常护理建议

 

 除了针灸治疗外,预防和日常护理也是防治面瘫的重要环节。首先,要提高免疫力,预防病毒感染。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增强免疫力的有效方法。其次,要避免面部创伤和神经炎症的发生。注意面部保暖、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保持面部清洁等都是减少面瘫发生的重要措施。最后,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情,减轻压力对面部神经的影响。学会放松自己、调整心态、积极参与社交活动等都有助于预防面瘫的发生。

 

 结语

 

 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在面瘫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机制。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和神经系统的功能,针灸可以缓解面部肌肉的瘫痪和表情的丧失,帮助患者找回自信和笑容。然而,针灸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挑战,需要患者和医生的共同配合和努力。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针灸治疗面瘫的研究和应用,将会更加深入和完善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和希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