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属于革兰染色阴性螺旋状细菌,又被称之为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在微氧环境中生长,其活跃性非常强,会进行螺旋状移动从而引起胃黏膜活动性炎症。
幽门螺旋杆菌的特性
首先,幽门螺旋杆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相对较弱,且对干燥、热相对敏感,所以利用一些常用的消毒剂就可以将其杀灭。其次,幽门螺旋杆菌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与感染性,其传染性主要体现在会通过口-口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其感染性体现在会导致世界上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人群感染,且不仅会导致人类感染,也会导致动物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的危害
幽门螺旋杆菌本身就是一种有害细菌,一旦感染就会人体造成一定危害。第一,幽门螺旋杆菌是引发口臭的最直接病菌之一,若在口腔内感染这种细菌就会导致口腔内出现有臭味的碳化物,继而引起口臭。第二,幽门螺旋杆菌会降低胃内酸度,导致大量的细菌在胃内存活并对胃黏膜造成破坏,这就会引起多种胃肠疾病,导致患者出现餐后嗳气、恶心、腹胀等症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可引起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在慢性炎性基础上还可能发生消化性溃疡和胃癌一系列疾病。第三,幽门螺旋杆菌与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有密切关系,所以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乏力、脸色苍白、身上出现瘀斑与出血点、肾功能损害等问题。
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病是由感染引起的,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引发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多种疾病。研究表明,在全球范围内有一半的人都感染过幽门螺旋杆菌,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人口密集程度以及公共卫生条件不同,所以不同人群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不同,例如发达国家人群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相对较低,而发展中国家人群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较高。
目前较常用的检测方法是:13碳尿素呼气试验和14碳尿素呼气试验,具有非浸入性、准确、特异、快捷等特点。
预防和治疗方法
幽门螺旋杆菌这种细菌的危害性较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通过有效手段进行预防,降低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概率。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第一,注意手部卫生。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染性较强,可以通过手等多个部位传染,因此每天都需要做好洗手工作。例如,在饭前、便后需要通过七步洗手法以及洗手液进行洗手,尽可能地消除手上的细菌,避免出现细菌感染等问题。第二,注意口腔卫生。幽门螺旋杆菌会在牙垢上生长繁殖,且会导致口腔产生异味,因此在吃饭后需要及时漱口或刷牙。同时,也需要定期更换牙刷并清洗杯具,减少相应工具上的细菌。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日常饮食不良是引发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键因素,为此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病从口入”。第一,养成良好的集体用餐习惯。在多个人一起用餐时尽量采用公筷制,避免细菌通过餐具进入到身体中。第二,注意饮食卫生。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家长会觉得孩子的咀嚼能力较差,便会先将食物嚼碎之后再喂给孩子,这就可能会导致孩子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所以家长应特别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将食物嚼碎后再喂给宝宝。第三,注意饮食搭配。在日常生活中应养成少食多餐的习惯且需要增强食物搭配的营养均衡性,多食用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例如肉蛋奶制品、新鲜的蔬菜水果等,但需要少食用辛辣刺激食物、生冷食物。例如,尽量不要吃三成熟的牛排,在吃火锅时也不要吃还没有完全烫熟的食物,否则就可能会与幽门螺旋杆菌发生接触。
在治疗时需要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指征,即通过药物治疗彻底清除幽门螺旋杆菌,从而促进消化性溃疡的愈合并降低溃疡并发症的发生率。若多次根除治疗都失败就需要再次评估治疗的获益-风险比并进行个体化处理。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与饮食习惯,从而有效预防。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出现感染问题并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治疗,避免轻微疾病转变为较为严重的疾病。
(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 蓝 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