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早期识别并干预对延缓病情进展至关重要。然而,很多人容易将其早期表现误认为是正常衰老,从而错过最佳干预时机。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信号、识别方法及应对措施,能帮助大众尽早发现异常,为患者争取更多治疗时间。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如何早期识别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有哪些典型表现
阿尔茨海默病在早期有多种典型表现,需要仔细观察。记忆减退是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近期记忆下降明显,比如刚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很快就忘记,常常反复询问同一问题,而对久远的记忆则相对清晰。
语言表达异常也较为突出,患者说话时会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出现用词不当或重复表达的情况,与人交流时难以跟上话题,理解他人话语也会有困难。
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同样值得关注,原本熟练的事情会变得吃力,例如忘记关火、不会使用常用工具、无法正确穿衣洗漱等,这些都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判断力与逻辑下降也是早期表现之一,患者对简单事物的判断会出错,比如分不清季节增减衣物,购物时算错钱,处理问题时缺乏条理,难以做出合理决策。
情绪与行为改变也较为常见,患者可能变得多疑、焦虑、易怒,或者出现淡漠、孤僻的情况,还可能有无目的的游走、收藏杂物等异常行为。
哪些人更需警惕早期信号
有几类人群更需要警惕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信号。高龄人群是重点关注对象,年龄越大患病风险越高,尤其是 65 岁以上的人群,要特别关注自身或家人的认知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及时留意。
有家族病史者也需提高警惕,直系亲属中若有患阿尔茨海默病的人,当自身或家人出现记忆或行为异常时,要尽早进行排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
有基础疾病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控制不佳,或者有脑卒中病史的人,要警惕认知功能减退,这些基础疾病可能会增加患病风险,需密切关注相关信号。
独居或社交较少者,由于长期缺乏社交互动、脑力活动不足,出现早期信号时也应及时关注,适当增加社交和脑力活动有助于降低风险。
早期识别的实用方法
掌握早期识别的实用方法能帮助及时发现异常。日常观察记录是简单有效的方式,家人要留意老人是否频繁忘事、做事出错,记录下异常表现的频率和具体场景,这些记录能为判断病情提供重要依据。
简单互动测试也可用于初步判断,通过询问老人近期发生的事情,如昨天吃了什么,让其辨认常见物品,或者让其完成简单指令,如 “把钥匙放在桌上” 等,以此初步判断其认知状态。
借助专业量表进行评估也是不错的选择,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简易认知评估量表,如 MMSE 量表,通过标准化的问题来评估老人的记忆、计算、语言等能力,能更准确地判断是否存在认知功能异常。
与正常衰老的区别:别混淆
区分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表现与正常衰老很重要,避免混淆。在记忆方面,正常衰老多为偶尔忘事,经过提醒能够回忆起来;而早期阿尔茨海默病则是持续、频繁的记忆缺失,即使经过提醒也仍然无法记起。
在能力方面,正常衰老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较小,只是做事速度稍慢而已;但早期阿尔茨海默病会导致患者的能力明显下降,无法独立完成常规事务,对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在情绪方面,正常衰老的人情绪波动较小,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会出现显著的情绪异常,如毫无缘由的怀疑、暴躁等,且这种情绪异常持续时间较长。
发现异常后该怎么做
发现异常后采取正确的措施至关重要。首先要及时就医检查,带患者到神经内科或老年科就诊,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影像学检查(如脑部 CT)等,以便明确诊断,确定是否患有阿尔茨海默病。
家人要避免指责与忽视,不要对患者说 “你怎么又忘了” 之类的话,也不能认为 “老了都这样” 而拖延就医,要理解这些异常表现是疾病导致的,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和关心。
若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要配合医生进行干预,严格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和认知训练,同时调整患者的生活环境,为其创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帮助患者维持现有的能力。
综上所述,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识别意义重大。了解早期表现、易患人群特征,掌握识别方法,区分与正常衰老的不同,发现异常及时应对并做好预防,能为患者争取干预时间,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