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9月05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头顶“破洞”拳头大 - 数字报刊系统 头顶“破洞”拳头大<br>三〇二医院3D打印“骨头补丁” 博士基层行 3龄童车窗卡脖致窒息 两名医生联手成功施救 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贵阳市骨科医院)<br>送健康到社区   义诊服务暖民心 盘州市人民医院<br>助力乡村振兴   守护百姓健康 擘画新蓝图   守护健康梦<br>——天柱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一周年纪实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头顶“破洞”拳头大
三〇二医院3D打印“骨头补丁”

作者:○ 杨媛媛

一场车祸,差点要了杨先生(化名)的命,更在他头顶留下了一个触目惊心的“大洞”。34岁的他因此不敢出门、害怕受伤,一度陷入绝望。近日,三〇二医院神经外科团队成功实施一项区域内首次应用的高科技“精准修补术”——不仅让他康复,更帮他找回了“完整”的自己。

今年4月,一场突如其来的严重车祸让杨先生命悬一线。被紧急送到三〇二医院时,他已昏迷不醒,CT检查结果令人揪心:脑内多处严重出血、颅骨碎裂。

三〇二医院神经外科团队立即启动多学科协作营救,第一时间为杨先生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及时解除脑疝风险,将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术后,在重症监护室和神经外科的精心照料下,杨先生身体机能恢复良好,未留下明显后遗症——这本身已是一个生命奇迹。

然而,新的烦恼随之而来:为救命移除的右侧额颞顶部颅骨,留下了一个约拳头大小的“窟窿”。这不仅严重影响外观,让他不敢照镜子、不愿出门。更关键的是,脆弱的脑组织失去颅骨保护,日常生活充满风险,成了他重归正常生活的一道坎。棘手的是,杨先生因有心脏支架植入史需长期服用抗血栓药,这大大增加了后续手术的风险和复杂性。

面对这一特殊难题,三〇二医院神经外科团队高度重视。神经外科主任杨帮国和副主任王基想带领团队反复研究、仔细评估后,最终决定采用目前国际先进的个性化定制全PEEK(聚醚醚酮)材料,为其实施精准颅骨修补术。

“以往修补颅骨常用钛网,虽有效果但也有缺点:比如夏天头部易发热,做CT或磁共振检查时易产生影像干扰,触摸起来也较硬。”王基想解释:“这次采用的PEEK材料优势很明显:它与人体组织相容性好,几乎不会引起排斥反应;硬度和韧性接近自身骨头,保护效果更自然;更关键的是,它是非金属材质,对X光、CT、磁共振等检查几乎无影响,能保证图像清晰——这对杨先生这类需长期服药、定期复查的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手术的关键在于“精准”。三〇二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利用杨先生术前的颅骨CT数据,经精密计算后,通过3D打印技术定制出完全贴合其头骨缺口的PEEK骨板、连接片和专用螺钉,如同为缺口“量体裁衣”做了块完美“补丁”。手术台上,杨帮国、王基想主刀,医生们像进行精密“拼图”般,将这块与人体骨骼特性高度匹配的PEEK“补丁”完美嵌入缺损部位,再用同款材质螺钉牢牢固定。整个过程顺利流畅,成功还原了杨先生头部的自然轮廓。

术后恢复十分理想。杨先生最惊喜的是,头部形状完全恢复,触摸起来也十分自然。当他终于鼓起勇气站在镜前,看到“完整”的自己时,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感觉重新找回了自己!对以后的日子更有盼头了!”他激动地说。

此次区域内首例全PEEK材料颅骨精准修补术的成功,不仅解除了杨先生身心双重痛苦,更标志着三〇二医院在复杂颅骨缺损修复领域实现技术新突破,填补了区域相关技术空白。

“PEEK材料代表着颅骨修补的未来发展方向,它更舒适、安全,效果更自然,也方便病人后期复查。”杨帮国表示:“这次成功只是开始。今后,区域内更多因意外、手术或疾病导致颅骨缺损的患者,将有更好的治疗选择,生活质量也能显著提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