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9月26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长期失眠损健康,中医安神有良方 - 数字报刊系统 胎位不正如何科学调整 长期失眠损健康,中医安神有良方 重症肺炎来袭,免疫力如何筑起防线 分娩镇痛,对宝宝有影响吗?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期失眠损健康,中医安神有良方

作者: 融安县中医医院 张绍林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失眠已成为困扰许多人的常见问题。夜深人静时,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或稍有睡意便被惊醒,长此以往,不仅影响精神状态,更会损害身体健康。中医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对失眠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丰富的调理经验。本文将从中医视角解读失眠的成因,并分享几种简单有效的安神良方,助您重拾优质睡眠。

 

失眠的中医解读:阴阳失衡,心神失养

中医将失眠称为“不寐”,认为其根源在于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导致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黄帝内经》有云:“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睡眠是阴阳交替的自然过程,若人体阴阳失调,如阴虚不能纳阳、阳盛不得入阴,便会引发失眠。

常见病因包括:

1.情志失调:长期焦虑、抑郁或压力过大,导致肝气郁结,化火扰心;

2.饮食不节:晚餐过饱、嗜食辛辣油腻,或饮用浓茶咖啡,致脾胃积滞,痰热上扰;

3.劳逸失调:过度劳累耗伤气血,或久卧伤气,导致心脾两虚;

4.体虚久病:年老体弱或久病伤阴,肾阴不足,心肾不交。

 

中医调理失眠的三大原则

中医调理失眠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核心,通过调和阴阳、安神定志、疏肝健脾等方法,恢复人体自然睡眠节律。具体原则如下:

1.调和阴阳:通过药物或非药物疗法,使阴阳平衡,如滋阴降火、温阳益气;

2.安神定志:针对心神不安的病机,采用养心安神、镇惊安神等法;

3.调理脏腑:根据失眠的不同证型,重点调理肝、脾、心、肾等脏腑功能。

 

中医安神良方:内调外治,标本兼治

1. 药膳食疗:药食同源,温和调理

酸枣仁粥

材料:酸枣仁15克(捣碎),粳米100克。

做法:酸枣仁煎水取汁,与粳米煮粥,睡前1小时食用。

功效:酸枣仁是中医安神要药,可养心补肝、宁心安神,适合心肝血虚引起的失眠。

百合莲子羹

材料:干百合20克,莲子20克,冰糖适量。

做法:百合、莲子浸泡后炖煮至软烂,加冰糖调味。

功效:百合清心润肺,莲子健脾固肾,适合心火亢盛或心肾不交者。

2. 中药方剂:辨证施治,精准调理

酸枣仁汤(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酸枣仁、茯苓、知母、川芎、甘草。

适用:肝血不足、虚热内扰型失眠,症见虚烦失眠、心悸盗汗。

原理:酸枣仁养肝血,茯苓宁心神,知母清虚热,川芎调肝血,共奏养血安神之效。

黄连阿胶汤(出自《伤寒论》)

组成:黄连、黄芩、白芍、阿胶、鸡子黄。

适用:阴虚火旺型失眠,症见心烦不寐、口干咽燥、腰膝酸软。

原理:黄连、黄芩清心火,阿胶、白芍滋肾阴,鸡子黄滋阴润燥,交通心肾。

提示:中药方剂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药。

3. 针灸疗法:疏通经络,调和阴阳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人体气血运行,达到安神助眠的效果。常用穴位包括:

神门穴(腕横纹小指侧凹陷处):宁心安神,主治失眠、健忘;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健脾益血、调肝补肾,适合心脾两虚型失眠;

安眠穴(耳后高骨下方凹陷处):专治失眠,可配合风池穴使用。

建议:每周针灸2-3次,10次为一疗程,需由专业针灸师操作。

4. 推拿按摩: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睡前自我按摩可放松肌肉、舒缓神经,促进睡眠:

头部按摩:用指腹轻揉太阳穴、百会穴(头顶正中),每穴3分钟;

足底按摩:重点按压涌泉穴(足底前部凹陷处),可滋阴降火、安神助眠;

耳穴压豆:用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心、神门、皮质下),每周2次。

 

日常调护:养成良好睡眠习惯

中医强调“治未病”,预防失眠需从生活细节入手:

1.规律作息:固定起床和入睡时间,避免熬夜或赖床;

2.睡前禁忌:睡前1小时停止使用电子设备,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波动;

3.环境优化:保持卧室安静、黑暗,温度控制在20-22℃;

4.情志调节:通过冥想、深呼吸或听轻音乐缓解压力,避免过度思虑。

 

结语

失眠并非不可治愈的顽疾,中医通过整体调理和个性化方案,能帮助您恢复阴阳平衡,重拾宁静睡眠。若长期失眠伴有严重情绪问题或身体不适,建议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睡眠是身体自我修复的黄金期,中医安神之法温和持久。愿每一位读者都能在中医智慧的滋养下,拥有“夜夜安眠,日日精神”的健康生活!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