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9月26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贵州省人民医院 - 数字报刊系统 “发自内心向中国医疗队表示感谢”<br>中所医疗合作为所罗门群岛百姓带来福祉 播撒推广中国先进医疗技术的“种子”<br>中所泌尿外科微创手术中心培训基地首期培训班结业 我省卫健系统1个集体、8名个人<br>获省委、省政府表彰 贵州中医药大学牵头项目获国际标准化组织立项 贵州省人民医院<br>硬核提升群众就医体验 6台高难度儿童心脏手术同日完成 为爱挽袖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贵州省人民医院
硬核提升群众就医体验

作者:○ 本报记者 谢雨晨

“周末也能做检查和手术,不用再请假扣工资,对我们上班族来说真是太方便了。”在贵州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医”)泌尿外科刚做完检查的患者刘先生(化名)连连点赞。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省医通过调研收集群众就医的痛点,在南明院区和观山湖院区同步开放泌尿外科门诊手术室、男科检查室及体外冲击波碎石室,由泌尿外科专家坐诊,提供多项周末服务,既缓解了工作日医疗资源紧张的压力,又切实解决了群众的就医难题。

服务时间的调整,体现出省医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聚焦群众就医“急难愁盼”,从细节入手优化服务、从技术突破提升质效,用实打实的举措让群众就医体验持续升级。

优化动线,设立临时候车区

“以前出租车都停在主干道,群众自行找车难还不安全,现在专门的候客区太贴心了!”带母亲复诊的王女士在省医观山湖院区出租车临时候客区顺利乘车,忍不住称赞。

为解决患者“乘车难、就医动线堵”的问题,省医实地勘察后,在观山湖院区门口设立出租车临时候客区,规范车辆停放秩序,让行动不便的患者免去奔波之苦,这一小小的改变,是医院从“管理思维”转向“服务思维”的生动体现。

服务下沉,义诊进乡村

“这次省医的医生能够费心把检查设备带到村里面来为我们服务,我们特别感谢。”威宁自治县猴场镇葡萄村村民韩顺福拿着刚出炉的DR胸片,激动地说。

以学习教育促服务下沉,省医坚持“学”“干”结合,组织驻村工作队联合多科室开展“心系乡村·健康同行”义诊活动,将价值600多万元的医学影像设备搬到村民家门口,为200余名老年人做专业检查,让优质医疗资源走出医院、走进乡村,切实提升了群众的就医获得感。

精准医疗,机器人助力高难手术

“孩子术后两天就能下床,以后终于能挺直脊梁了!”3岁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的家长看着孩子扶着护具行走,眼眶湿润。

在观山湖院区数字化复合手术间内,借助“滑轨CT”提供的三维影像,骨科李波教授团队依靠“骨科机器人”亚毫米级精度,为第11节胸椎(T11)发育异常的患儿完成高难度手术,耗时仅3小时,出血量极低,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对患儿幼小身体的伤害。

省医以数字化复合手术室整合顶尖影像,集中体现了医院的技术实力与人文关怀,让精准医疗惠及更多患者,用实力诠释“作风建设不止于服务优化,更在于医疗能力的硬核提升”。

无人机速递,缩短运输时间

“无人机直接把标本送过来,真是和时间赛跑!”6月20日,观山湖院区检验科医护人员接过无人机上的冷链箱,迅速送往检验科进行交接。

“鉴于地面交通状况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而低空无人机转运凭借其独特的优势,能够快速且高效地将检验检疫样本、急救药品乃至疫苗等各类医疗物资,精准、迅速地运送至所需地点。”急诊外科主任张磊冰介绍,配置专用冷链箱的无人机能突破交通拥堵限制,为紧急救治赢得宝贵时间。这是省医将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创新动能的缩影,通过探索多元化的医疗运输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安全的医疗服务。

从泌尿外科周末服务到乡村义诊,从骨科机器人手术到无人机运送标本,省医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把“小问题”当作“大民生”来解决,用作风之变推动医疗之质提升,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答卷”上,写下了“为民服务”的生动答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