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9月19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慢病高血脂调药饮食配合很关键 - 数字报刊系统 中医妇科小妙招,痛经不再烦恼 病案信息助力公众日常健康管理 高血压人群运动时的注意事项 慢病高血脂调药饮食配合很关键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慢病高血脂调药饮食配合很关键

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人医院 王广橙

高血脂,即血液中脂质含量异常升高,医学上表现为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高血脂会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显著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风险,严重威胁健康。药物治疗和饮食管理是控制高血脂的核心手段,二者配合得当,才能有效稳定血脂水平,降低并发症风险。

高血脂的药物治疗要点

高血脂的药物治疗需遵循 “定时、定量、定疗程” 原则。目前临床常用的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能有效抑制胆固醇合成,降低LDL-C 水平。若随意漏服,会使血药浓度波动,削弱降脂效果;自行增加剂量,可能导致转氨酶升高、肌肉疼痛等不良反应。患者务必严格按医嘱服药,切勿擅自更改用药方案。

定期复查是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一般建议患者在开始药物治疗或调整剂量后4-8周复查血脂、肝功能及肌酸激酶(CK)等指标,之后根据血脂控制情况,每3-6个月复查一次。通过监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和HDL-C等指标,医生可评估药物疗效,判断是否需要调整用药种类或剂量。若LDL-C未达标,可能需联合依折麦布、PCSK9抑制剂等药物强化降脂。

部分高血脂药物可能引发不良反应。他汀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肌肉症状(如肌痛、肌无力,严重时可致横纹肌溶解)。若出现持续肌肉疼痛、尿液颜色加深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检测CK水平;若转氨酶超过正常上限3倍,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切不可因害怕不良反应自行停药,以免血脂反弹,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高血脂的饮食管理策略

(一)合理控制脂肪摄入

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摄入是关键。饱和脂肪主要存在于动物油、肥肉、奶油等食物中,过量摄入会显著升高LDL-C水平;反式脂肪常见于油炸食品、人造奶油、膨化零食等,可导致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建议选择橄榄油、山茶油等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每日烹饪用油应小于或等于30克,更健康目标是接近25克(大约相当于2~3白瓷汤勺的量);尽量避免食用油炸食品、糕点等含反式脂肪的食物。

(二)优化碳水化合物摄入

减少精制米面(如白米饭、白面包)的比例,增加全谷物摄入。全谷物(如燕麦、糙米、全麦面包)富含膳食纤维,可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和血脂波动。研究表明,每日摄入50-70克全谷物,可使LDL-C水平降低5%-10%。同时,严格控制含糖饮料、糖果等高糖食品的摄入,避免糖分转化为甘油三酯。

(三)选择优质蛋白质来源

优先选择低脂高蛋白食物。鱼类(尤其是深海鱼,如三文鱼、金枪鱼)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豆类(如大豆、黑豆)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还含有植物甾醇,能竞争性抑制胆固醇吸收;瘦肉(如鸡胸肉、瘦牛肉)脂肪含量低,适合日常食用。建议每日摄入鱼类1-2次,每次100-150克;豆类及豆制品50-100克。

(四)增加蔬菜水果摄入

蔬菜水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有助于降低血脂。膳食纤维可吸附肠道内的胆固醇,促进其排出;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能减少脂质过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推荐每日食用蔬菜不少于500克,水果200-350 克,选择深色蔬菜(如菠菜、西兰花)和低糖水果(如苹果、蓝莓)更佳。

(五)注重饮食细节

严格控制盐的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以降低高血压风险;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过量饮酒则会升高甘油三酯水平。此外,养成规律进餐、细嚼慢咽的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对控制血脂也至关重要。

调药与饮食的协同作用

药物治疗和饮食管理相辅相成。药物可快速降低血脂水平,而饮食干预能从源头上减少脂质摄入,巩固药物疗效。研究显示,在他汀类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健康饮食,可使LDL-C水平进一步降低10%-15%,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血脂水平、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制定个性化的调药和饮食方案,并长期坚持,才能有效控制高血脂。

结语

高血脂的控制是一场持久战,科学的药物治疗和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一不可,通过调药与饮食的紧密配合,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希望每位高血脂患者都能重视调药与饮食管理,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