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9月19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疑病障碍,老怕得病咋调整​ - 数字报刊系统 肺结核治愈后如何预防复发 基孔肯雅热高发,防蚊是关键 疑病障碍,老怕得病咋调整​ 脑瘫孩子的康复日常训练有妙招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疑病障碍,老怕得病咋调整​

作者:南宁那马精神病医院 袁梅

什么是疑病障碍? 这是一种以持续担心或相信自己患有严重躯体疾病为核心特征的精神心理障碍。患者往往将身体的轻微不适或正常生理现象误解为严重疾病的信号,即便医学检查结果反复显示正常,医生也明确告知其没有相应疾病,这种担忧和怀疑仍难以消除。他们会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关注自身健康,反复就医、检查,甚至因此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人际交往。简单来说,疑病障碍患者并非 “装病”,而是真切地感受到了痛苦和焦虑,只是这种痛苦的根源更多源于对疾病的过度恐惧和错误认知。

在门诊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患者:他们拿着一沓沓检查报告,反复询问 “医生,我的指标真的正常吗?会不会是仪器没查出来?” 即使各项检查结果均显示正常,他们仍坚信自己患有严重疾病,整日忧心忡忡。这种过度担忧自身健康的状态,可能是疑病障碍的表现。

疑病障碍的核心表现

疑病障碍患者的核心特征是持续存在的健康焦虑,且这种焦虑无法被检查结果或医生的解释所缓解。他们通常会将身体的轻微不适放大为严重疾病的信号,比如把偶尔的头痛解读为脑瘤,把消化不良当作胃癌的前兆。

这类患者往往会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关注自身健康,反复就医、检查,却对阴性结果持怀疑态度。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明显的行为改变,比如避免运动怕 “加重病情”,拒绝社交因 “没精力应酬”,甚至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背后的神经与心理机制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疑病障碍的发生与大脑功能异常密切相关。大脑中的前额叶皮层负责理性判断,而杏仁核则主管情绪反应。在疑病障碍患者中,这两个区域的协同作用出现失衡 —— 杏仁核对身体感觉的敏感度显著提高,而前额叶的理性调节功能被削弱,导致患者对躯体信号产生过度反应。

从心理层面看,负面认知模式是重要诱因。比如 “身体稍有不适就意味着大病” 的绝对化思维,或 “医生肯定漏诊了” 的灾难化联想,都会强化健康焦虑。此外,过往经历(如亲友患重病去世)、性格特质(如追求完美、过度谨慎)也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科学调整的三大方向

1.建立对躯体信号的合理认知

首先要学会区分 “正常生理现象” 与 “疾病症状”。人体每天都会出现各种生理波动,比如疲劳、肌肉酸痛、偶发的胸闷等,这些多与睡眠、压力、运动等因素相关,并非疾病的特异性表现。

可以尝试记录 “症状日志”:每天记录身体不适的具体表现、出现时间、持续时长以及当时的情绪状态和生活事件。坚持一周后回顾,往往能发现症状与心理因素的关联性,减少对疾病的过度联想。

2.调整就医行为与信息获取方式

疑病障碍患者常陷入 “反复检查 - 结果正常 - 仍不放心 - 再次检查” 的恶性循环。建议与信任的医生建立固定联系,每 3-6 个月进行一次系统体检,避免频繁更换医生和无序检查。同时要注意信息获取的科学性:避免通过非专业平台搜索健康信息,这些内容往往过度强调疾病风险,容易引发不必要的焦虑。如需了解相关知识,可选择权威医学网站或专业科普书籍。

3.进行心理调节与行为干预

正念训练有助于改善对躯体信号的过度关注。每天花 10 分钟进行呼吸练习:专注于呼吸时腹部的起伏,当注意力转移到身体不适时,温和地将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长期坚持能提高大脑前额叶对情绪的调控能力。

行为激活疗法也有显著效果:制定每日活动计划,包括工作、运动、社交等内容,逐步恢复正常生活节奏。研究表明,规律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能降低躯体敏感性,缓解健康焦虑。

何时需要专业医疗干预

如果经过上述调整,健康焦虑仍明显影响生活质量,或出现持续的情绪低落、睡眠障碍、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症状,应及时寻求精神科或临床心理科的专业帮助。目前,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疑病障碍的首选心理治疗方法,通过改变患者对健康和疾病的不合理认知,缓解焦虑情绪。对于症状较严重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短期使用抗焦虑药物或抗抑郁药物,改善躯体不适和情绪症状。

结语

总之,疑病障碍并非不可克服,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积极调整,就能逐步摆脱对疾病的过度恐惧,重新回归正常的生活轨道。如果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有类似的困扰,不妨尝试上述方法,必要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让健康的心态伴随每一天。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