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9月12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游泳后耳朵进水 快速处理有办法 - 数字报刊系统 颈椎不适别硬扛 简单动作教你“解锁”僵硬 游泳后耳朵进水 快速处理有办法 椎管内麻醉和产后腰痛有关吗?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控糖妙招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游泳后耳朵进水 快速处理有办法

作者:桂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戴文颖

夏日里,游泳是备受欢迎的消暑活动。但不少人游完泳后会遭遇耳朵进水的情况,那种闷闷的、听声音模糊的感觉着实让人不适。其实,只要掌握科学的处理方法,就能快速缓解这种不适。作为耳鼻咽喉科副主任护师,我来为大家详细讲讲游泳后耳朵进水的相关知识和处理技巧。

耳朵为什么容易进水?

耳朵的结构并非笔直的通道,外耳道口到鼓膜之间的耳道存在自然弯曲。游泳时,水会顺着外耳道口进入耳道,而耳道的弯曲结构和皮肤表面的张力会阻碍水的流出,这就是耳朵进水的主要原因。

进水后,耳道内会出现明显的闷胀感,听外界声音时像隔了一层屏障,有时还会伴随轻微耳鸣。不过这类症状通常是暂时的,只要处理得当,不会对耳朵造成损伤。

如何判断耳朵是否进水?

判断耳朵进水的方法简单直观,主要可通过症状和动作辅助判断:

1.症状判断:若感觉耳道内有闷胀感,听力出现轻微下降,大概率是耳朵进水了。

2.动作辅助判断:用手指轻轻按压耳屏(耳朵口前方的小突起),若能感觉到耳道内有水晃动的声音,或按压后松开的瞬间有短暂的听力恢复,基本可确定耳朵进水;也可将头偏向疑似进水的一侧,单脚跳动几下,若有水流出,也能证实耳朵进水。

耳朵进水后,科学处理方法有这些

确定耳朵进水后,可采用以下安全有效的方法处理:

1.单足跳跃法(最常用)

把头偏向进水耳朵的一侧,使耳道与地面垂直,用同侧的脚单脚原地连续跳动,同时用手拉扯耳廓,让耳道尽量伸直。借助重力和震动,耳道内的水会更容易流出。需注意,跳跃时动作不宜过于剧烈,避免摔倒受伤。

2.侧卧按压法(适合儿童和不便跳跃者)

找一个平坦的地方,侧卧在床上,让进水的耳朵朝下,保持该姿势 5-10 分钟。之后用手掌紧紧捂住进水的耳朵,快速松开,重复几次。手掌按压产生的气压变化能将耳道内的水 “吸” 出来,该方法较为温和。

3.棉签辅助法(针对耳道较油腻情况)

若进水后感觉耳道内比较油腻(如耵聍分泌较多),可先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口,但棉签绝不能深入耳道,防止将水推向深处或损伤耳道皮肤。擦拭后再结合单足跳跃法或侧卧按压法,效果会更好。

这些错误处理方式,千万别做!

耳朵进水后,以下处理方式存在风险,必须避免:

1.用尖锐物品掏耳朵:很多人会用手指、发夹、掏耳勺等掏耳朵,试图把水掏出来。但耳道皮肤脆弱,这类行为容易损伤耳道皮肤引发感染,严重时还可能戳破鼓膜,影响听力。

2.用吹风机吹耳朵:吹风机的风力和温度难以控制,高温可能损伤耳道皮肤和鼓膜,强风还可能将水吹得更深。

3.往耳朵里滴酒精:酒精对耳道皮肤有刺激性,可能引起耳道不适,若耳道皮肤有微小损伤,会产生明显疼痛感;且若鼓膜有穿孔,酒精进入中耳还可能引发中耳炎。

出现这些情况,需及时就医

若采用上述方法后,耳朵闷胀感仍持续超过 24 小时,或出现耳朵疼痛、耳道流脓、听力明显下降等症状,需及时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

出现这些情况,可能是进水引发了耳道感染,也可能是耳道内的耵聍(耳屎)被水泡胀。医生会通过耳镜检查明确耳道内情况,若有耵聍堵塞,会用专业工具取出;若有感染,会给予相应治疗。

做好预防,减少耳朵进水概率

游泳时做好预防措施,能有效减少耳朵进水:

1.佩戴专业游泳耳塞:优质的游泳耳塞能紧密贴合外耳道口,阻止水进入耳道。佩戴前需将外耳道口擦拭干净,确保耳塞佩戴牢固。

2.避免危险动作:游泳时尽量不做潜水、跳水等动作,这类动作易让水在压力作用下强行进入耳道。

此外,游泳后及时护理也能降低不适。游完泳后,先将头部向两侧轻轻晃动,让耳道内的水流出来一部分,再用干净毛巾擦拭外耳道口;条件允许的话,到通风干燥处休息一会儿,让耳道内残留水分自然蒸发。

结语

总之,游泳后耳朵进水是常见现象,掌握正确的判断和处理方法,避免错误操作,就能有效缓解不适。若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即可保障耳朵健康。希望大家都能在享受游泳乐趣的同时,保护好自己的耳朵。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