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9月12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鼻窦炎缠身,日常调理有方法 - 数字报刊系统 光子嫩肤,真的能让皮肤回春吗? 哮喘来袭,中西医结合的防护策略 鼻窦炎缠身,日常调理有方法 新妈妈情绪“感冒”的科学应对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鼻窦炎缠身,日常调理有方法

作者:桂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莫子佳

鼻窦炎作为耳鼻喉科常见疾病,困扰着不少人群。它并非简单的 “鼻子发炎”,而是鼻窦黏膜的炎症反应,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鼻窦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发,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容易迁延为慢性鼻窦炎,出现鼻塞、流脓涕、头痛、嗅觉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其实,除了规范的医疗干预,科学的日常调理对缓解症状、减少复发同样关键。

认清鼻窦炎的 “诱因”

鼻窦炎的发作往往与多种因素相关。

鼻腔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会影响鼻窦通气和引流,增加感染风险。

过敏体质人群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后,鼻腔黏膜水肿,也可能诱发鼻窦炎。

此外,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熬夜导致免疫力下降,或频繁挖鼻损伤鼻黏膜,都可能成为鼻窦炎的 “助推器”。

了解这些诱因,能帮助我们在日常调理中更有针对性。

日常护理:清洁鼻腔是基础

鼻腔是呼吸道的门户,保持其清洁湿润是缓解鼻窦炎的关键。

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每日用生理盐水或专用鼻腔冲洗剂冲洗鼻腔,可清除分泌物、过敏原及病原体,减轻黏膜炎症。操作时头部前倾,将冲洗液缓慢注入一侧鼻孔,从另一侧或口腔流出,避免用力过猛损伤黏膜。

热敷促进循环:用温热毛巾敷鼻梁或鼻窦区域,每次15至20分钟,每日3至4次,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鼻塞和头痛。

正确擤涕:鼻塞多涕时,应单侧交替擤鼻,避免同时捏住两侧鼻孔用力,防止分泌物逆流至鼻窦加重感染。若鼻涕黏稠,可先冲洗鼻腔再擤出。

避免刺激物:远离烟雾、粉尘、花粉等过敏原,雾霾天外出佩戴口罩,减少鼻腔黏膜刺激。

饮食管理:增强免疫是核心

合理饮食对鼻窦炎的调理有积极作用。多吃富含维生素 C 的新鲜蔬果,如橙子、猕猴桃、西兰花等,维生素 C 能增强免疫力,促进黏膜修复。适量摄入富含锌的食物,如瘦肉、坚果、豆类,锌元素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

同时,要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油炸食品可能刺激鼻腔黏膜,加重充血;过咸的食物会导致黏膜水肿,不利于鼻窦引流。

此外,戒烟限酒也很重要,吸烟会损伤呼吸道黏膜,酒精会扩张血管,加重炎症。

生活习惯:规律作息是保障

良好的生活习惯能提升免疫力,降低鼻窦炎发作风险。

适度运动:每周进行3至5次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瑜伽),每次30分钟以上,可增强体质并改善鼻腔通气。但需避免在空气污染严重时户外运动。

规律作息:保证每日7至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导致免疫力下降。睡眠时可将床头抬高15至20度,减少夜间鼻涕倒流。

戒烟限酒:吸烟会破坏鼻腔纤毛运动功能,酒精可能扩张血管加重黏膜肿胀,均需严格限制。

环境管理:使用加湿器保持室内湿度40%至60%,定期清洁空调滤网、床单被罩,减少尘螨和霉菌滋生。

心理调节:长期鼻塞可能导致焦虑情绪,可通过听音乐、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避免情绪波动影响免疫功能。

治疗配合:规范用药是关键

鼻窦炎的治疗需遵循“根除病因、控制感染、解除通气障碍”原则,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

抗生素使用:细菌性鼻窦炎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呋辛等抗生素,疗程通常为7至14天。切勿自行停药或滥用抗生素,以免导致耐药性。

鼻用激素:糠酸莫米松、布地奈德等鼻喷激素可减轻黏膜炎症,需按说明书规范使用,避免长期依赖血管收缩剂(如麻黄素滴鼻液),防止药物性鼻炎。

黏液促排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药物可促进纤毛运动,帮助排出鼻窦分泌物,需餐前半小时冷水送服。

手术治疗:若保守治疗无效或存在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解剖异常,可考虑鼻内镜手术。该手术属于微创操作,可清除病变组织并恢复鼻窦通气引流。

定期复诊:急性鼻窦炎患者需在症状消失后复诊,确认炎症彻底消退;慢性患者建议每3至6个月随访一次,监测病情变化。

警惕并发症:及时就医莫拖延

鼻窦炎可能引发眼部、颅内及下呼吸道并发症,出现以下症状需立即就诊——

持续高热、剧烈头痛或颈部僵硬;

眼球突出、视力下降或眼睑肿胀;

脓涕带血、恶臭或反复鼻出血;

咳嗽、咳痰加重伴喘息或呼吸困难。

结语

总之,鼻窦炎的调理需从细节入手,通过科学护理、合理饮食、健康生活及规范治疗,多数患者可有效控制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反复发作,务必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