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8月08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把“胖”拆解成365天的医学节拍 ——来自医疗机构健康体重管理门诊的蹲点报道 - 数字报刊系统 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会,强调  塑造风清气正的卫生健康行业新风 5支国家医疗队将到贵州14个县开展巡回医疗 母乳喂养 知识宣讲 今年中国医师节主题:德馨于行,技精于勤 “是中国医生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 ——一名所罗门男孩的中国求医记 把“胖”拆解成365天的医学节拍 ——来自医疗机构健康体重管理门诊的蹲点报道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胖”拆解成365天的医学节拍 ——来自医疗机构健康体重管理门诊的蹲点报道

作者:○ 本报记者 文 叶

今年以来,贵州省卫生健康委结合全省实际,推动二级及以上综合医疗机构设立健康体重管理门诊。截至5月底,全省三级医疗机构已建成健康体重管理门诊35个,二级医疗机构已建成健康体重管理门诊22个,2026年底全省80%以上二级及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将开设健康体重管理门诊。

  天还没亮,贵阳城区被薄雾轻轻盖住,像一张刚醒来的脸。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锅炉房先醒了。老师傅把一簸箕晒干的柴胡倒进煎药机,机器发出低沉的轰鸣,略带苦味的草木香随即溢出。再过两小时,这桶“柴芩减肥茶”就会被分装进牛皮纸袋,贴上“痰湿型”绿色小圆贴,随患者带走。  

  与此同时,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保安老周拉开卷闸门,科室灯箱一齐亮起——内分泌、营养、中医、胃肠外科、心身疾病、康复——老周眯着眼数灯,嘴里嘟囔:“灯全亮,今天又要打硬仗。”  

  而在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营养科主任陈晓云把一把精准小秤塞进37岁备孕妈妈王小艳(化名)的手心:“从今天起,你吃的每一克食物,都是写给未来孩子的第一行日记。”  

  减重,是追求形体美群众的自我追求;当肥胖被定义为慢性疾病,减重便成了一场全民参与的体重管理革命。三处场景看似平行,却共同指向同一个命题:当超重与肥胖被正式列为“慢性疾病”,医院该如何把“管住嘴、迈开腿”这句口号拆解成一条可复制的医学路径? 

  近日,贵州健康报记者走进医疗机构,探访健康体重管理门诊的新做法。各家医疗机构对应不同人群需求,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减重方案”。而比方案更关键的,是医院如何把患者留在365天的随访闭环里……  



营养先行,把“吃对”写进母婴全周期  



  “最近主食吃得还多不?”“蔬菜每一餐都吃够量没有?”“最近运动量是不是有些偏少?”……  

  14点,在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健康体重管理门诊,医生陈晓云接诊了一位复诊病人。因患有多囊卵巢合并肥胖,37岁的王小艳备孕之路异常艰辛。  

  “我们结婚好几年了,一直想要个孩子,想通过现代生殖技术圆梦,但肥胖把我们拦在了门外。”陈晓云清晰记得王小艳4月份第一次到门诊时说的话。  

  在对王小艳进行体成分分析后,陈晓云为其制定健康食谱:主食、蔬菜、水果、蛋白质一应俱全,并指导其适度运动,按身体所需开具维生素药剂,帮助调节营养平衡。  

  原以为减重会特别艰辛,一个月下来,王小艳的生活与饮食习惯却发生了巨大改变,体重从87公斤降到80公斤,积极性更高了。“主食我用您给的小秤分装成很多小袋,每餐煮一袋;蔬菜、水果、牛奶、鱼羊肉每天也都吃,大家都说气色好多了,可见我这减重是走对路子了。”  

  身为营养科主任,陈晓云的电脑里存放着近万份“母婴体重档案”:从备孕女性的体脂率、孕期每周增重曲线,到6岁儿童的骨龄与肌肉量,全部用颜色标记预警值。  

  “肥胖是营养失衡的躯体表现。到医院体重管理门诊就诊的大多是儿童和备孕妇女。孩子不是缩小版的成人,孕妇更不是一张简单的BMI表格。我们主张营养先行,吃对才是体重管理的关键。”陈晓云直言。

  为了让家长和孩子一眼看懂“怎么吃”,营养师团队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搬进了诊室。进入诊室就能看到占据近半个墙面的食物展示柜,每种食物下方都标注营养成分及热量,一眼确认。 

  12岁男孩童童(化名)曾因为高尿酸被多家医院劝“多喝水、少吃肉”。陈晓云看完体成分报告,只改了一句话:“你不是吃太多,而是吃太少,身体在报复性囤尿酸。”  

  此后,童童的食谱被拆成三格漫画:早餐:煎蛋+全麦面包+200 ml牛奶,午餐:彩椒牛柳+糙米饭(小秤称重),晚餐:清蒸鲈鱼+西兰花+半根玉米。

  6个月后,童童的尿酸已基本恢复正常。  



三位一体疗法,把“调体质”做成循证处方  



  “同样是胖,有人是痰湿,有人是肝郁,处方当然不一样。”  

  “肥胖不仅是体重增加,也是许多疾病的根源。”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减重-慢病管理门诊”,内分泌科主任杨传经边看诊边讲解肥胖的不同缘由。  

  好闻的中药味淡淡萦绕鼻尖,像一条柔软的警戒线,把“减重-慢病管理门诊”与外面的世界轻轻隔开。诊脉、看舌苔、询病史,坐诊医生将患者分为痰湿、肝郁、气虚等不同体质,应用“三位一体”疗法(中药内服、中医外治、西药内服)施治。  

  “柴芩减肥茶”是“痰湿型”体质的标配。根据患者情况,可运用埋线、耳穴等中医技法,把“可吸收蛋白线”缝进经络,医生笑称“这是给脂肪上的一道缓释锁”。  

  基于肥胖合并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经验,2020年,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减重-慢病管理门诊”正式挂牌,由代谢内分泌科医护团队提供体重管理服务。2025年是该门诊开设第5年,“三位一体”疗法已在4000余名患者身上验证,门诊时间从每周半天增至每周2天。

  为增加患者依从性,科室自2020年起建立“减重体质营”企业微信群。每天7:00,群机器人用中药名打卡:“今日舌苔暗紫者,请喝三花陈皮茶。”团队医师轮流值守,及时解答问题;不少患者在群内每日打卡体重、步数,互相监督鼓励,医师实时在线指导,氛围浓厚。  

  45岁王女士中年发福,体重一度涨到80公斤,走路气喘。到院埋线治疗两周后,体重减了5斤,“人变轻,腰围变小,走路不再喘,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  

  “当然,对‘三位一体’疗法效果不理想者,科室会与普外科(胃肠、甲乳)团队沟通,通过手术干预帮助患者重新拥抱健康生活。”医生李文静说。  



联合作战,让“多学科”成为一站式菜单  



“一个人胖,往往是代谢、心理、生活方式的多重塌方。减重必须在健康与安全前提下进行,必须多兵种联合作战。”  

“医学减重干预有饮食、运动、心理、药物、手术这几种方法,饮食模式有轻断食、高蛋白、生酮饮食等,要结合患者饮食生活习惯,才能长久坚持。”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陈琳与同事更看重“联合作战”。  

2025年4月,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成立体重管理中心,由内分泌科牵头,临床营养科、中医科、胃肠外科、心身疾病科、康复科配合,为患者提供全面专业的体重管理服务。  

联合门诊先由临床营养科和内分泌科筛查评估:初诊患者需完成膳食、睡眠、生活方式等情况的调查及继发性肥胖的筛查,并通过体成分测定基础代谢率,为后续方案定调。  

“我们的方案是饮食基础上多方式干预。”陈琳介绍。她说,药物方式由内分泌科主导,采取GLP-1、SGLT2、二甲双胍等药物辅助;对情绪性进食、压力大睡眠差的患者,由心理科进行干预;针对BMI≥35或BMI≥32合并严重代谢综合征者,由减重外科实施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后管理纳入联合门诊。  

据统计,自今年4月门诊开设以来,月接诊逾70人次。



把医学方案翻译成365天的日常习惯  



“减肥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  

体重管理的真正战场不在诊室,而在回家后的餐桌、客厅、深夜冰箱前。医院再强大,最终也要把“处方权”交回患者手里。三家医院用三种“随身听”,让医学节拍在患者生活里循环播放。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依托“母婴体重云”建立随访库,孩子每次体检数据实时上传,系统自动生成生长曲线,家长一键分享到家庭群,祖辈也能看懂。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减重体质营”里,每天7:00群机器人推送“今日舌苔拍摄提醒”,中医师在线点评;每周一次“云课堂”直播八段锦。

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食物热量分析平台可实时提供食物热量、营养素分析,科普随时随地,健康饮食立竿见影。  

正如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陈琳在采访结束时所说:“我们最终的目的不是让患者永远住在医院里,而是让他们把医院带回家。” 

减重路上,医院已布好局,剩下的每一步,需要你踏实地走下去。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