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8月08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失眠与精神病学的关系揭秘 - 数字报刊系统 椎间盘突出捣蛋,影像咋“曝光”? 失眠与精神病学的关系揭秘 慢阻肺的药物治疗:科学用药,有效管理 如何正确应对癫痫发作?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失眠与精神病学的关系揭秘

作者:崇左市荣军优抚医院 黄海彬

现代生活中,失眠是一个极为常见的现象。很多人都有过躺下后久久无法入睡,或是夜间频繁醒来的经历。偶尔的失眠通常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大影响,可能只是因为当天压力较大、环境变化等因素引起。但当失眠持续存在,就可能发展成病理性失眠。此时,我们就需要警惕,这种失眠或许与精神健康问题存在关联。本文将深入探讨失眠与精神病学之间的关系,帮助大众正确认识失眠,了解在面对失眠时该如何应对。

认识失眠

失眠并非简单的 “睡不着”,它有着明确的表现。一般来说,入睡困难,即躺下30分钟后仍无法进入睡眠状态;睡眠维持困难,夜间醒来次数较多,且醒来后难以再次入睡;早醒,比计划的起床时间提前醒来,并且醒来后无法再入睡,同时白天伴有精神不振、疲劳等症状,这些都属于失眠的范畴。

从性质上看,失眠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生理性失眠多由外界因素引起,比如短期内工作压力骤增、长途旅行导致的时差紊乱等,这类失眠通常在诱因消除后就会自行缓解。而病理性失眠则不同,它会持续较长时间,往往超过 3 周,并且会对个人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这种病理性失眠就可能与精神疾病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失眠与精神疾病的双向关系

失眠和精神疾病之间并非单向的影响,而是存在着双向 “拉扯” 的关系。

一方面,失眠常常是精神疾病的 “信号兵”。在许多常见的精神疾病中,失眠往往是早期出现的重要症状。例如,抑郁症患者常常会出现凌晨醒来后就再也无法入睡的情况;焦虑症患者则多表现为躺下后大脑不停思考,各种担忧涌上心头,难以平静入睡。所以,当出现持续失眠时,有可能是精神疾病发出的早期信号。

另一方面,失眠会加重精神疾病。长期的失眠会对人的情绪和认知功能产生不良影响。睡眠不足会使人更容易变得易怒、情绪悲观,原本只是轻微的焦虑情绪,在长期失眠的作用下,可能会发展成严重的焦虑症。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失眠导致情绪变差,而糟糕的情绪又会进一步加重失眠。

同时,精神疾病也会反过来“拖垮”睡眠。从生理机制角度来看,像抑郁症患者,其大脑内的神经递质失衡,这会直接打乱正常的睡眠节律,使得睡眠质量下降;而强迫症患者反复出现的思虑和行为,会直接干扰入睡过程,导致失眠的发生。

易与失眠关联的精神疾病

抑郁症患者的失眠有着较为典型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早醒和睡眠浅。如果一个人长期出现早醒,同时伴有情绪低落、对事物失去兴趣等症状,就需要高度警惕抑郁症的可能。

焦虑症与失眠的关联主要体现在入睡困难上。焦虑症患者往往会过度担忧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比如工作进展、自身健康等,这些担忧会让他们在睡前思绪纷飞,难以平静,从而导致无法顺利入睡。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睡眠表现。在躁期,患者可能会出现精力异常旺盛,不需要太多睡眠的情况;而在郁期,则会出现与抑郁症类似的失眠症状,如早醒、睡眠浅等。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睡眠问题多与创伤记忆相关,常常会出现做噩梦的情况,并且会在睡梦中惊醒,导致睡眠质量严重下降。

普通人的应对之道

改善普通失眠,可尝试这些基础方法:睡前1小时远离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其强光会刺激大脑影响睡眠;保持固定作息,周末也不熬夜或睡懒觉,有助于形成稳定生物钟;卧室仅用于睡觉,不在床上工作、玩手机,让身体形成“卧室=睡眠”的条件反射;睡前不喝咖啡、浓茶等含咖啡因饮品,晚餐别吃太饱,避免身体兴奋或负担过重影响入睡。

若出现“危险信号”需及时就医:失眠持续3周以上,试了基础方法仍无改善;失眠伴随明显情绪问题,如长期情绪低落、对事物提不起兴趣、过度焦虑恐惧等;白天有严重疲劳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甚至产生自杀念头。

不少人对看精神科有顾虑,其实无需担心。就医后,精神科医生通常先问诊,了解睡眠、情绪等情况,必要时做心理测评或睡眠监测,明确失眠原因及是否有精神疾病,再制定合适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失眠和精神疾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并非失眠了就一定患有精神疾病,也不是只有精神疾病才会导致失眠。对于偶尔的失眠,大家不必过于慌张,尝试调整生活习惯往往就能改善;但如果是长期失眠,就不要硬扛,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才是正确的做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