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至27日,由贵州省卫生健康委指导,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局主办,贵州省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遵义市卫生健康局、仁怀市人民政府、贵州省预防医学会承办的,以“贵州公卫筑健康 携手东盟共奔赴”为主题的第二届贵州—东盟公共卫生项目交流会在仁怀市举行。
此次会议,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重要理念的具体实践,是深化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特别是“健康丝绸之路”的务实举措。它承载着深化区域公共卫生合作、共筑健康安全屏障、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使命。
此次交流会旨在搭建高水平的对话平台,聚焦公共卫生核心领域,分享经验、凝聚共识、探索路径,共同提升区域公共卫生韧性与水平,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健康力量。
仁怀市作为具有活力的城市,始终将人民健康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并积极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大局。该市对标新时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新趋势、公共卫生服务新要求、全民健康服务新期盼,在人才队伍建设、健康管理服务、信息化新技术应用等方面持续努力,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促进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全面贯彻落实卫生健康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行动,建强“五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全民健康管理服务水平,为建设健康仁怀、健康遵义、健康贵州、健康中国贡献力量,为推动区域健康共同体建设提供仁怀方案。
会上,仁怀市以《聚焦构建“三个协同”筑牢全民健康防线——为推动公共卫生服务改革发展贡献仁怀智慧》为主题作公共卫生经验交流。会议期间,与会嘉宾先后到仁怀市人民医院参观医管协同开展情况,到仁怀市盐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观医防协同工作开展情况,到盐津小学参观医教协同工作开展情况。
在此,本报将仁怀市公共卫生经验予以展示。
大会现场。
仁怀市
构建“三个协同”新格局 筑牢全民健康网底
2024年出生人口10434人,出生率15.93‰,位列贵州省第一;
开放床位4680张,每千人口床位数达6.7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479人,实现医疗服务全覆盖;
县域医共体建设入选全国基层卫生健康创新案例;
仁怀市卫生健康局荣获“全国生育友好工作先进单位”;
鲁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合镇卫生院获国家卫健委“优质服务基层行”通报表扬;
茅坝镇卫生院、合马镇卫生院获评“全国人民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
…………
这一连串亮眼成绩的背后,是仁怀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是省、市卫生健康和疾控部门的有力指导,更是仁怀市卫生健康系统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创新、协同、数字、健康”为主线,全面构建高效、公平、可及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生动实践。
仁怀市在大会上作经验交流。
聚焦医防协同 以改革创新提升服务效能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未知传染病风险等问题交织叠加,医防协同已成为守护群众生命健康的核心方案。
仁怀市大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制定印发《仁怀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双线包保”工作方案》,创新建立“行政线+业务线”双线包保机制。行政线由市卫健局、医保局、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及属地乡镇(街道)组成,负责组织协调、宣传调度和综合评价;业务线由县域医共体总院、乡镇卫生院、村医组成,开展“分村包干、团队协作、责任到人”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慢性病早筛早诊早治,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提供健康筛查、宣教和管理等服务。全市共下派行政干部302人、医疗业务人员2224人,推动公共卫生服务落到实处。
同时,仁怀创新建立健康联络员制度,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治理模式,打造“15分钟卫生健康服务圈”。围绕“筛、防、管、治、转、康”全流程健康管理,由村(居)网格员和家庭医生团队担任健康联络员,组建181支队伍、配备2000余人,构建“人员管理—服务供给—质量监督”三位一体的卫生健康服务保障体系。
数字赋能成为提升服务能力的关键支撑。仁怀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整合HIS、LIS、PACS及公卫系统,实现平台互联互通。通过实时汇聚诊疗、体检、随访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实施人群分类和精准干预。居民可通过小程序查询档案、预约服务、接收提醒,享受线上随访和健康指导,实现慢病筛查、分级管理、诊疗随访等协同服务,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聚焦医教协同 以全域防控护航健康成长
疾病之外,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都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提升全民健康素养迫在眉睫。
仁怀市与贵州省疾控中心深度合作,签订战略协议,出台《贵州省疾控中心支持仁怀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在人才队伍、健康管理、营养膳食等方面获得全方位支持。通过实施省市共建“健康学校”试点项目,打造“省级指导、地方负责、多学科联合”的健康管理模式,在市妇幼保健院挂牌成立“仁怀市妇女儿童健康管理中心”,构建“医院—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健康服务网络。
与此同时,全市开展以中小学生入校体检为核心的健康学校建设,以盐津小学为试点,探索“党建引领提素养、科普先行有包保”的健康管理模式,获国家卫健委优秀案例并在全国推广。健康筛查覆盖123所中小学校近11万学生,开发健康体检管理平台,对肥胖、龋齿、近视、脊柱侧弯、结核等主要健康问题开展全面筛查,编撰《仁怀市儿童青少年健康状况分析报告(2024)》。市财政每年投入专项经费用于学生健康管理,建立动态电子健康档案,实现健康信息数据化管理。
此外,仁怀还建立了“学校—家庭—个人”健康干预机制:学校方面,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每学期开展16课时健康教育课,编写校本教材,普及率超95%,配备专职校医,落实晨午检,接种率达100%。创新体育课程,保证每天一节体育课、综合运动2小时,开设多项技能课,2024年体质测试合格率98.31%。家庭方面,通过线上主题班会邀请专家为家长讲解健康知识,指导合理膳食结构。个人方面,针对超重、肥胖、近视等常见问题,在家长知情同意后纳入网络健康管理,实施个体化干预。
聚焦医管协同 以健康服务创新业绩
医管协同是筑牢群众健康防线的关键一环。
仁怀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依托省内外“三甲”医院帮扶机制,引进高层次人才12人,设置健康咨询室、放射区、检查诊室、营养餐厅等,提供体检、医疗、康复一体化服务。打造博士专家工作室,检前定制个性化体检方案,检中配备CT、人体成分分析等先进设备,发现异常立即启动绿色通道转诊,检后制定健康管理方案,提供饮食、运动、生活及诊疗干预服务。目前该中心累计开展健康体检10万余人次,动态管理6万余人。
此外,仁怀在市疾控中心建立健康管理中心、博士专家工作室,引进博士1人、硕士5人;在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建立健康服务中心;在市妇幼保健院建立妇女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管理服务中心,构建“登记—签约—随访—干预—转诊”闭环管理链,开展疾病预防、动态管理、诊治康复、双向转诊等健康服务,实现健康干预、小病治疗、大病支撑、康复跟踪的闭环管理。
在此基础上,仁怀认真落实国家“体重管理年”行动,培养健康达人5000余人,开设体重门诊,通过合理膳食指导500余人成功减重,体脂率下降2.8%,帮助10名低体重者健康增重。落实省市共建营养健康食堂项目,在市人民医院建立市级营养健康食堂指导中心,打造7家健康营养食堂试点,油、盐、糖使用量下降10%—15%,营养结构更趋合理。
中医赋能成为医管服务新亮点。仁怀启动中医院创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贵州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构建五级中医药服务体系,打造中医经典病房,市级医院开设治未病科,乡镇卫生院规范化中医馆全覆盖,建成省级示范中医馆3家,村卫生室推广“中医阁”,充分发挥中医在治未病和健康干预方面的优势,全面提升健康管理服务水平。
下一步,仁怀将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促进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全面贯彻落实卫生健康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行动,全面提升全民健康管理服务水平,为推动区域健康共同体建设提供仁怀方案。
仁怀市人民医院
医管协同 构建全周期健康服务新体系
下午6时,仁怀市人民医院营养餐厅内香气四溢,低嘌呤、低盐、低脂取餐区前已有不少就餐者驻足。他们中既有医院职工,也有需遵循“三低”饮食的患者。菜色丰富、搭配科学,引得前来参观的贵州-东盟公共卫生项目交流会各国专家代表也纷纷品尝,并频频点头称赞。
秉承“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仁怀市人民医院以健康管理体检中心为枢纽,以营养食堂和体重管理为特色抓手,推动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着力构建“检前—检中—检后”全流程协同的健康服务新体系,为全县70万居民提供全周期健康保障。
仁怀市人民医院营养食堂。
“检前—检中—检后”管理闭环 实现分级管理与持续关注
走进仁怀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登记区。该中心负责人余萍萍介绍:“在这里,企事业单位职工和普通市民均可获得个性化体检方案。我们根据其工作岗位、生活习惯等实际需求,提供精准化的健康体检服务。”
实现精准服务的背后,是消化内科、呼吸科、骨科、康复科、营养科等多临床学科及13家医共体卫生院的共同支撑。该中心已发展成为集体检、医疗、康复于一体的健康管理中心,并与南京鼓楼医院、河南胸科医院、重医二附院、贵阳市脑科医院等建立紧密医共体合作关系,定期邀请体检科、普外科、胸外科、心内外科、脑外科及病理科专家坐诊,真正实现了“检前—检中—检后”三段协同的管理闭环。
作为仁怀市人民医院医管协同的核心平台,该健康管理体检中心每年完成体检2.6万人次,提供涵盖基本项目与专项筛查的“1+X”个性化体检套餐,并系统落实三段协同管理。
具体而言,检前阶段,服务团队依托博士工作站及多学科专家团队(包括南京鼓楼医院、河南胸科医院、重医二附院等合作单位),结合受检者年龄、病史、家族史、生活习惯等因素,量身定制体检方案,重点加强慢病和肿瘤的早期筛查引导。
检中环节,中心配备CT、X光、超声、肺功能仪、人体成分分析仪、脑血流图等先进设备,实现一站式高效检查。一旦发现重大异常指标,立即启动绿色通道,转诊至相应专科,做到“发现一例、管理一例”。
检后阶段,中心与临床科室紧密联动,将体检中发现问题的受检者分流至对应专科接受进一步诊治。2025年,该中心累计为6万余人提供系统健康管理,其中转介至消化内科1000余人、心血管科900余人、骨科500余人住院治疗,另有1000余人转至基层医共体实行分级管理,2000余人纳入社区随访,实现了不同健康状态人群的精准分级和持续照护。
体重管理与营养膳食双轮驱动 筑牢营养健康防线
健康体检只是仁怀市人民医院落实医管协同的起点,体重管理与营养健康食堂建设则是筑牢防线的关键举措。
响应国家卫健委“体重管理年”号召,2024年7月,该院成立体重管理门诊,由临床营养科、内分泌科、健康管理科等多学科团队协作,为患者提供科学体重管理指导。通过合理膳食干预,已累计帮助500余人实现平均减重5.1公斤,体脂率下降2.8%;同时成功帮助10名低体重者平均增重2公斤,达到健康标准,迈出了体重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一步。
此外,医院通过开展乡村医生健康培训,提升基层医生在慢性病诊治、预防和干预方面的能力,全力守护全市70万居民健康。医务工作者还积极深入社区、校园、工厂开展健康讲座,已培养“健康达人”5000余名,显著增强群众健康意识。
为推广低脂、低盐、低嘌呤饮食习惯,仁怀市人民医院营养食堂率先践行“三低”饮食理念,于2024年成功创建国家级“营养健康食堂”,并成为全市营养食堂健康指导中心。目前已指导6家机关、企业、学校食堂建成市级营养食堂,为2万余人提供科学膳食,切实守住了饮食健康防线。
在“三减”饮食推广的积极影响下,2024至2025年的体检数据显示,政府及企事业单位职工中的亚健康人群从3280人下降至1060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异常指标人数显著减少,体现出营养干预的明显成效。
深化医防协同 共享健康发展成果
仁怀市人民医院以健康管理中心、体重管理门诊和营养食堂为核心,构建了从疾病预防到干预的连续性健康服务体系,通过“体检引领、营养支撑、体重干预、社区联动”的协同模式,推动健康管理从“碎片化”向“整合式”转变。2025年,该院门诊量同比下降6.2%,住院率下降2.5%,各类慢性病规范管理率稳步提升。
下一步,仁怀市人民医院将继续深化“医院—社区—家庭”三级健康管理链,拓展体重管理和营养服务外延,为区域公共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全民健康水平的提升贡献“仁怀智慧”。
盐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医防协同 让健康守护“零距离”
在盐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观期间,大屏展示的仁怀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给参会嘉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慢病管理、疫苗接种、“两癌”筛查、妇幼健康等重点人群信息一目了然。这套仁怀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不仅是健康管理的“智慧大脑”,更是打通医防协同、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有力引擎。
作为仁怀市的核心街道社区,盐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通过机制创新、智慧赋能和服务融合,系统性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实现了公共卫生服务从“被动应对”到“主动管理”、从“碎片化”到“一体化”的跨越,构建“筛、防、管、治、转、康”全流程协同体系,真正把健康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与会嘉宾在盐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观。
“双线包保”织密网 责任到人服务准
如何打通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盐津街道的创新答案是——“行政+业务”双线包保机制。行政线由市卫健局和街道党政领导牵头,统筹政策与资源;业务线则由市人民医院专家、中心医护人员和村医组成,提供技术支持和质量把控,形成“街道—社区—网格”三级责任体系。
在此基础上,中心进一步推行“健康联络员”制度,将辖区划分为216个网格,配备361名健康联络员,实现“一格一员、一户一卡”。他们通过“敲门行动”动态更新居民健康档案,对老年人、慢病患者、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实施精准干预。2025年以来,已完成入户随访5.3万次,更新档案1.2万份,筛查出慢病高危人群1500余人,真正做到了“早发现、早干预、早管理”。
信息赋能破壁垒 数据跑路群众省心
打开中心指挥平台,科技感扑面而来。通过全面整合HIS、LIS、PACS和公卫系统,并接入遵义区域健康信息平台,盐津街道实现了“三个同步”:
数据同步:诊疗、体检、随访数据实时汇聚,静态档案“活”了起来;
管理同步:依托大数据识别健康风险,精准分类、干预和资源调配;
服务同步:居民手机一点,档案查询、预约服务、健康提醒轻松完成;医生线上随访,远程指导,“云端”守护无处不在。
2025年,该系统已动态管理孕前优生510人,完成两癌筛查251人,服务孕产妇3620人,守护0-6岁儿童2万余人,接种疫苗超6万剂次,签约家庭医生6万余人,更新健康档案16万余份……效率较信息化前提升20%,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服务融合闭环管理 全周期健康有“医”靠
中心创新打造“健康管理服务中心”,整合慢病管理、健康科普、自助检测、风险评估等多项服务,形成“登记—签约—随访—干预—转诊”闭环链条。
家庭医生团队由临床医生、护士、公卫医师和村医组成,可为居民定制个性化运动、膳食甚至疫苗“处方”。复杂病例通过绿色通道快速转诊至医共体总院,康复期再由健康联络员持续跟踪,真正实现“健康有干预、小病有治疗、大病有支撑、康复有关怀”的全周期健康管理。
通过机制、服务和信息的三维协同,盐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仅实现了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率和慢病规范管理率大幅提升,更让居民的获得感与满意度实实在在落在了心坎上。
仁怀市盐津小学
医教协同 守护儿童青少年健康
8月26日,贵州—东盟公共卫生项目交流会嘉宾走进仁怀市盐津小学。在校师生通过情景剧、大课间操、社团运动、互动课堂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了教学过程中融入的健康元素。
作为医教协同模式的重要发源地,仁怀市盐津小学长期将健康教育融入教育全过程,先后荣获“贵州省健康促进学校”“仁怀市无烟示范校”和省级营养健康示范食堂等称号。学校的“含糖饮料互动教育”项目获得国家级奖项;“监测—预警—干预”近视防控模式被广泛推广;健康实践案例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爱卫办评选的全国20个典型经验。这些努力取得了“三降两升”的显著成效:学生近视增速放缓、脊柱侧弯率下降、传染病发病率降低,同时体质健康水平和家长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提升。
盐津小学师生展示预防脊柱侧弯操。
创新协同机制 筑牢健康防线
嘉宾参观期间,正在上体育课的师生在音乐节奏中现场展示了脊柱侧弯预防操,吸引了不少嘉宾积极参与。这套脊柱侧弯操动作简单实用,通过侧身、下蹲、点头等关键动作有效预防脊柱侧弯,已成为全校大课间的统一活动。这套健康操的推广,源于“省市共建健康学校”项目的实施。
为打破教育与医疗之间的壁垒,仁怀市与贵州省疾控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健康学校。省级疾控中心提供技术指导与标准,地方卫生健康部门(仁怀市人民医院、疾控中心)负责专业支持与资源协调,学校作为主阵地落实日常管理与干预,家庭积极参与配合。
作为试点单位,仁怀市盐津小学成功建立了“医疗—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健康网络,实现了协同发力。
实施精准管理 提升健康水平
针对近视高发等学生常见健康问题,学校积极推行“三个20”用眼法则和每日眼保健操,2023年视力不良率增速显著低于全省平均值。通过结合AI体态分析系统生成个性化矫正方案,并引入省疾控研发的“脊柱健康操”纳入大课间活动,2024年脊柱侧弯率呈下降趋势。
这些是仁怀市盐津小学实施精准管理、提升儿童青少年健康水平的实例。在省市专业力量支持下,学校开展覆盖全体学生的免费健康体检,包括视力、脊柱、营养、常见病等14项指标监测。同时,建立动态电子健康档案,实现数据化管理;每年投入专项经费用于学生健康管理。基于体检数据,形成“监测—预警—干预—评估”闭环干预机制。
此外,学校通过配备专职校医,落实每日晨午检制度;实现学生免费疫苗接种率100%,有效降低了传染病发病率。
深化课程融合 营造健康环境
参观当天,师生为与会嘉宾带来了“含糖饮料互动教育”课堂展示。教师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含糖饮料及其长期饮用的危害,课堂生动而富有教育意义。
这是学校将健康教育与课程深度融合的生动体现。仁怀市盐津小学自编《校园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等校本教材,创新引入“含糖饮料互动式教育”,开设多项技能课程,开展不低于4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2024年,学生体质测试合格率达98.31%,优良率近60%,运动技能显著提升。
学校还结合爱眼日、爱耳日、心理健康月等健康主题日,开展“明眸皓齿”职业体验、急救情景剧、健康厨艺大赛、健康桌游等丰富活动,寓教于乐,强化健康行为养成。
健康环境建设同样受到高度重视。学校积极创建“无烟校园”,将禁烟要求纳入师德考核,公共场所全面禁烟;食堂实施高标准的“五常法”管理,践行“少油少盐少糖”健康理念,获评省级营养健康示范食堂;通过建设劳动实践基地,形成“种—收—食”健康闭环,将种植成果直供食堂使用。
通过创新医教协同模式,仁怀市盐津小学系统构建“预防—监测—干预—评价”的健康管理闭环,充分体现了将健康促进融入教育全程的实践成效。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医疗—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协同机制,为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持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