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8月29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安龙县养护院 建设幸福港湾   托起灿烂夕阳 - 数字报刊系统 安龙县养护院 建设幸福港湾   托起灿烂夕阳 开阳县楠木渡镇 织密养老服务网   托起幸福夕阳红 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多学科协作 为多病老年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走进养老院开展眼健康义诊 镇宁自治县 首家长者食堂暖胃又暖心 仁怀市 举办老年人广场健身操舞活动 “健康直通车”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龙县养护院 建设幸福港湾 托起灿烂夕阳

作者:○ 本报通讯员 余必用

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突出,高质量养老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黔西南州安龙县养护院应势而为,顺势而作,以“爱老敬老、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为时代使命,秉承“服务优质化、管理人性化、生活多样化、设施齐全化、环境花园化”的服务理念,为老龄人口建设幸福港湾。

医养结合  护航健康

清晨的阳光掠过山腰,温柔地倾洒在安龙县养护院。亭台楼角,绿地花草,让人清新舒适。

  患帕金森综合征的院民朱天明正在推揉器旁做晨间锻炼。一年前入院时,他的帕金森综合征情况极为严重,说不了话、不能独立行走、手发抖不能握拿东西。经过大半年的精心护理服务,现在朱天明行走自如、日常生活大多可以独立完成。

笔者走进养护院时,正巧遇见92岁的院民贺正庄正在同87岁的院民杨传周在步道上散步。陪同的护理员说:“他们每天都坚持锻炼,提高免疫力,两位老人一年来未曾进过一次医院。”

陈太英是一位有12年持证护理经历的护理员。陈太英向笔者介绍,有一次午饭时,89岁的院民张吉光在吃饭时突然噎住,她当即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并镇定地对周围老人说:“大家别慌,我来处理。”在她的及时救助下,老人安然无恙。

“我陪了一批又一批的透血病友,现在是医院透血室的元老了。”患尿毒症的院民张满成正在和新入院的院民自豪地介绍安龙县养护院的高质量医疗服务。张满成每周都要到安龙县人民医院透析3次,每次往返都由安龙县人民医院“120救护车”免费接送。正是这样“高规格”的接送服务,张满成长时间透析得到保障,目前身体也还硬朗。

安龙县养护院与安龙县中医院、安龙县人民医院签订了医养服务协议。安龙县中医院在养护院设置了医务室,配置了常用药品、器械,派出医师、护士长期值班值守。医师饶薇说:“只要院民有需要,我们随时上门服务,随喊随到,无特殊情况每周到养护院查房一次,小病足不出户就地就医。”目前,安龙县养护院与安龙县中医院打造“就医500米绿色通道”,预计8月底完工,为保障院民健康提供“加速度”。

人文关怀  个性服务

院民毛洪志今年71岁,与58岁的毛洪钱系兄弟关系。入院后,院方考虑他们的情况,将2人安排住一间,方便沟通、相互帮助。同样,院民吴加得与吴兴林系父子关系,安排2人同住一间,进一步促进亲情融入,就像在家一样的亲切。

70岁的院民周前玉因思念远方的侄女而陷入深深的忧郁之中。安龙县养护院院长熊隆芳默默地在老人身旁坐下,耐心地倾听老人的每一句话。周奶奶无奈地说:“孩子好久都没来看我了,我好想她们。”熊院长轻声回应,并迅速拿出手机拨通视频通话。当周奶奶看到侄女的那一刻,脸上瞬间绽放出欣慰的笑容,心情也随之变得舒畅起来。

院民杨细勇,是今年4月新进院民,刚进院时自己名字不会写,工作人员贺兴富每天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教他练字。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贺兴富不厌其烦的陪练下,杨细勇可以书写自己的名字,在与人交际、礼貌用语方面有了进步改观。

86岁的杨传周是养护院里的“大哥”,他在养护院度过了21个年头,是一个有“个性”的爷爷。安龙县养护院每月都会给院民发放100元的零花钱,其他行动不便的院民由工作人员代购生活用品,唯独杨传周非常节约,也很传统“古板”,在询问采买物资意愿时,他从来不买,也不同意将现金存入其社保卡。财务人员只得将其零花钱以现金形式代保管,并做好登记台账。杨传周随时对工作人员保管的现金进行现场核对、监督。杨传周每次清点完他的“存款”现金,都会心满意足地离开,乐此不疲。

设施完备  健康膳食

安龙县养护院总建筑面积9446平方米,建有门卫室、医务室、综合楼、生活楼、后勤服务保障用房及附属设施等,共设置200张护理型床位。熊隆芳介绍,综合楼二至三楼设有康复训练室、娱乐室、书法室、图书室、多媒体室等,可供不同爱好的院民选用。每间院民寝室均按照酒店标间设计,配置有独立卫生间、洗澡间、鞋柜、衣帽柜、护理床等,均按标准设计和配备,为院民营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助老助残”“学雷锋”“送温暖”“献爱心”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是福利院的“家常菜”,志愿者为院民表演节目、按摩、爱心陪聊、整理居室、理发、剃须洁面等,为52名院民生活添色加彩。每日的晨练和晚饭后的“广场舞”也是院民的“必修课”。

在膳食营养方面,考虑不同身体因素,满足多样化需求。“今天的红烧肉味道软糯香,确实不错。”王爷爷满意地说。“这麻婆豆腐也很好吃,厨房师傅的手艺是越来越好了。”龙奶奶点头附和。

厨房管理员郑绍舫介绍:“我们按照特困供养机构标准化管理要求安排膳食,做到食谱天天不重样、周周有变化、月月有调度,食材按需采购且数量充足,确保老人们吃得安全健康、吃出新鲜美味。每周食谱里要有鸡、鸭、猪、鸡蛋、牛奶、水果等。在传统节日,还要制作富有节日特色的营养餐食,并发放与相应传统节日相符的副食。”

院内还设立了院民管理委员会,让院民参与院内管理,听取院民意见,倾听院民心声,研究解决院民所需所盼和困难问题,在实现民主管理的基础上,更加规范服务,让院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为身体赋能、为夕阳增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