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8月22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心血管神经紧绷:试试这些放松方法 - 数字报刊系统 病案首页,高血压编码怎么填写 疝气术后,多久能用力活动? 心血管神经紧绷:试试这些放松方法 消毒?灭菌?“消”与“灭”,天壤之别!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血管神经紧绷:试试这些放松方法

作者:南宁市第六人民医院 王世平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突然感到心跳加快、胸口发紧,有时还伴有心慌、呼吸急促,甚至手脚发凉。去医院做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结果却显示心脏没有器质性病变。这种情况很可能是 “心血管神经紧绷” 引起的。心血管神经紧绷并非心脏本身出现问题,而是支配心血管的神经敏感性增高,导致心血管系统出现一系列功能紊乱的表现。因此,了解并掌握一些简单有效的放松方法,对缓解这种状况十分必要。

心血管神经紧绷的常见表现与成因

心血管神经紧绷表现多样,易被误为心脏疾病:紧张或焦虑时心跳明显加快,能感到心脏“咚咚”跳,还会莫名心慌、胸口发紧有压迫感、呼吸变快气不够用,以及手脚发凉、出汗等。这些症状常在情绪波动、压力增大时加重,放松后缓解。

其成因主要有三:一是压力过大,工作生活压力长期积累使神经持续“紧绷”,影响心血管神经调节;二是焦虑、生气等不良情绪干扰大脑对心血管系统的调控,让心脏“过度工作”;三是熬夜、久坐缺乏运动、过量饮用含咖啡因饮品等不良生活习惯,会诱发或加重该情况。

缓解心血管神经紧绷的放松方法

(一)呼吸调整法

呼吸调整法操作简单,仅需3分钟左右就能让心跳慢下来。具体做法是:找一个舒适的姿势,可以坐着也可以躺着,用鼻子慢慢吸气4秒,此时能感觉到肚子随之鼓起;然后屏住呼吸2秒;再用嘴巴慢慢呼气6秒,感受肚子逐渐收紧。如此重复5次。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放慢呼吸节奏能直接作用于神经,抑制神经的过度兴奋,从而使心跳从快速状态逐渐恢复平稳。它适用于多种场景,比如开会前紧张、与人发生争执后情绪激动、心慌突然发作时等,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缓解。

(二)肌肉紧绷 - 放松法

肌肉紧绷 - 放松法能帮助身体从头部到脚 “松绑”。具体步骤为:从脚趾开始,先用力绷紧肌肉5秒,然后突然放松10秒;接着按照小腿、大腿、腹部、双手、肩膀、脸部的顺序,依次进行紧绷和放松的动作;最后让全身放松1分钟。

其原理是,通过先紧绷肌肉再突然放松的过程,能让神经接收到放松的信号,从而意识到不需要再保持紧张状态。这种方法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久坐后感到身体僵硬时,也可以用它来放松身体;当感觉浑身发紧时,同样能起到缓解作用。

(三)分心转移法

当思绪混乱、越想越心慌时,分心转移法能让大脑 “换个频道”,从而缓解神经紧绷。具体做法是立刻去做一件无关的小事,比如看5秒窗外的树或远处的建筑,仔细观察并描述它的细节,像叶子的形状、颜色等;也可以摸一摸身边的东西,感受它们的触感;还可以哼一段熟悉的歌,即使跑调也没关系。

这是因为当大脑专注于这些小事时,就没有精力去想那些让人紧张的事情,神经也会随之自然放松。

(四)环境调整法

利用身边的环境因素也能帮助放松神经。可以听 “白噪音”,像下雨声、海浪声等,在手机上很容易就能找到相关的音频,听3分钟左右就能让人平静下来;闻一些具有舒缓作用的气味,如薄荷、薰衣草的香味,可以使用香薰、护手霜来获取这种气味;此外,每天晒10分钟太阳,阳光能促进体内 “快乐激素” 的分泌,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

(五)日常习惯调整法

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能长期保持神经的稳定,减少紧绷情况的发生。首先,要少碰 “神经兴奋剂”,每天咖啡的摄入量不超过1杯,浓茶、能量饮料也要少喝,避免神经受到过度刺激。其次,坚持每天10分钟的轻度运动,如快走、拉伸、跳广场舞等,轻度运动能增强神经的调节能力,让神经更 “稳定”,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否则可能会加重身体负担。最后,睡前1小时不看手机,用热水泡脚10分钟,让神经能 “提前下班”,保证良好的睡眠,睡眠好了,神经紧张的情况也会减少。

需要警惕的情况

心血管神经紧绷虽通常无严重后果,但需与真正心脏问题区分以防延误病情。若症状经放松后迅速缓解,且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正常,一般无需过度担忧;但出现胸痛持续超15分钟且伴出冷汗、恶心,平静时心跳常超120次/分钟或低于50次/分钟,以及症状频发且放松无效等情况,必须及时就医。不确定时切勿硬扛,及时做心电图、测血压等简单检查更让人安心。

结论

心血管神经紧绷是生理现象,通过上述简单易行的放松方法,我们可以有效缓解这种状况。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并注意区分与真正心脏问题的不同,就能让心血管系统保持稳定,提高生活质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