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来暑往,四季更迭,流感这个“不速之客”总会如期而至,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不小的威胁。每年流感季,医院里因流感而就诊的患者数量都会大幅上升,尤其是老人、儿童以及免疫力较弱的人群,更容易受到流感的侵袭。那么,在流感季,我们该如何做好防护呢?
流感:不容小觑的健康“杀手”
首先,我们来了解流感。流感全称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与我们平常所说的普通感冒不同,流感的症状更为严重,传染性也更强。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感染流感后,患者通常会出现高热、头痛、乏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来说,流感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脑炎等,甚至危及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因流感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数十万,这足以说明流感的危害不容小觑。
口罩:简单有效的物理屏障
在流感季,佩戴口罩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防护措施。口罩就像一道坚固的城墙,能够阻挡流感病毒通过飞沫进入我们的呼吸道。当我们身处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商场、车站、医院等,周围的人可能会咳嗽、打喷嚏,将含有病毒的飞沫散播到空气中。此时,佩戴口罩就可以有效过滤这些飞沫,减少病毒进入我们体内的机会。
市面上常见的口罩有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等。对于普通公众来说,一次性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就足以满足日常防护需求。在佩戴口罩时,我们要注意正确的佩戴方法。首先,要将口罩完全展开,覆盖住口鼻和下巴;其次,要确保口罩与面部紧密贴合,避免出现缝隙;最后,佩戴过程中不要随意触摸口罩,如果口罩被污染或潮湿,要及时更换。一般来说,一次性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的使用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
除了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外,我们还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勤洗手,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下冲洗至少20秒;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举动,却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我们感染流感的风险。
疫苗:预防流感的“秘密武器”
如果说口罩是阻挡流感病毒的物理屏障,那么疫苗就是预防流感的“秘密武器”。接种流感疫苗是目前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它可以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流感病毒的抗体,当真正的流感病毒入侵时,这些抗体就能迅速发挥作用,将病毒消灭在萌芽状态。
每年流感病毒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异,因此流感疫苗也需要每年更新。世界卫生组织会根据全球流感监测数据,预测当年可能流行的流感病毒株,并推荐相应的疫苗配方。所以,我们每年都需要接种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获得最佳的防护效果。一般来说,流感疫苗在接种后的2-4周会产生抗体,保护期通常为6-8个月。
适合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
原则上,6个月及以上所有愿意接种流感疫苗且没有禁忌证的人都可以接种。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以及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更应该积极接种流感疫苗。老年人身体免疫力下降,感染流感后容易引发严重并发症;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是流感的高发人群;孕妇感染流感不仅会影响自身健康,还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慢性病患者本身身体状况较差,感染流感后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而医务人员由于工作性质,接触流感患者的机会较多,接种疫苗可以降低自身感染风险,同时也能减少将病毒传播给患者的可能性。
当然,接种流感疫苗也并非绝对安全,部分人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不良反应,如接种部位红肿、疼痛、低热等,这些反应通常会在短时间内自行消失,无需特殊处理。但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等,应及时就医。
在流感季,我们不仅要做好个人防护,还要积极倡导身边的人一起行动起来。提醒家人、朋友佩戴口罩,鼓励他们接种流感疫苗,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流感疫情的动态,听从卫生部门的建议和指导,科学应对流感。让我们在流感季,戴上口罩,接种疫苗,用实际行动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